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容重影响.doc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容重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容重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容重影响   摘要: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选取森林、草地、裸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0~5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次序为:森林草地,森林裸地,草地与裸地差别不明显;②表层土容重的变化次序为:森林草地裸地。该结果可对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质;土地利用;容重;土壤表层 中图分类号:S1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23-02 1引言 土壤水分主要受降水、地形、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地利用的影响。笔者的课题探究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选取森林、草地、裸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为当地的土壤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勐仑镇葫芦岛,距离景洪市有96km,距勐腊县城有100多km,东经101°25′,北纬21°4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气温21.4℃,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虽降水充沛,但80%的降水集中在5~10月。研究时间在1月下旬,属于当地旱季,降水较少 2.2样品的采集 2016年1月24日在中??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选取森林、草地、裸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1)。在坡中取0~50cm刨面样品,从土壤表层开始每10cm分为一层,每层平行取样3份用于测定土壤含水量,取出样品后立即装入塑料密封袋中(防止水分蒸发) 2.3测定指标与方法 土样含水量是指土样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烘干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2.3.1烘干法仪器设备 ①恒温烘箱:一般要求在50~200℃范围内能在任一点保持一定恒温范围。采用的温度是105℃,控制温度的精度高于±2℃; ②电子天平; ③附属设备:铝盒(称量盒)、温度计等 2.3.2测定方法 ①称样品(1mm风干土)10g左右,置于已知重量的称皿中;将数据记录在标签上; ②放入烘箱,在105℃(温度过高,有机质易碳化散逸)温度下烘至恒重; ③取出放干燥器(干燥器中的干燥剂氯化钙或变色硅酸要常更换)中冷却约20min,立即称重 2.4指标的计算 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 容重=纯干土质量(g)/环刀体积(200cm3) 2.5数据的处理 研究中的图表均在MicrosoftOfficeExcel工作表中计算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与分析 3.1.1裸地土壤刨面含水量变化 坡面土壤未经人类过多的扰动。在该区域内无植被,其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171~0.202之间,极差可达0.031。可见荒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较小,这可能因为旱季降水少,水体下渗作用较弱,冬季气温不高,蒸发较少 3.1.2草地土壤刨面含水量变化 草地土壤曾经过人类的扰动,2011年园内研究楼建成,建筑垃圾多填埋于草地中。在该区域内植被为草地,其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168~0.204之间,极差可达0.036。可见草地含水量随深度变化较小,这可能因为旱季降水少,水体下渗作用较弱,冬季气温不高,蒸发较少。同时20~50cm处建筑垃圾较多,多为石头,可能对含水量影响较大 3.1.3森林土壤刨面含水量变化 森林土壤未经人类过多扰动,在该区域内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其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305~0.351之间,极差可达0.046。可见森林含水量随深度变化较大,这可能因为枯落物较多,水体蒸发较少,0~10cm含水量较多,10~50cm根系较少,故土地含水量较少且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图1) 3.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表层容重变化特征与分析 对3种样地容重的3个测量值剔掉一个最偏值后取平均值。结果发现土壤表层容重中裸地最大,可达1.72095g/(200cm3),草地土壤容重为1.658475g/(200cm3),比裸地降低0.062425,森林土壤容重仅为1.08795g/(200cm3),比裸地降低0.633,减少约36.8%。裸地与草地的土壤表层容重较高,且差异较小,森林的土壤表层容重明显低于裸地与草地,这可能与人为活动有关(图2) 4结论与讨论 0~5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次序为:森林草地,森林裸地,草地与裸地差别不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