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古代科技整理
第八章 古代科技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产生、发展历程 及其主要成就;掌握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 方法论;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迟滞的原因。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成就、整体观 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迟滞的原因。 “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和知识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第一卷,第3页,科学出版社,1975版)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历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产生 1.原始社会时期的科技文化 2.夏商西周时期科技文化 3.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 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1.秦汉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1)冶铁术的成熟; (2)建筑、交通、陶瓷、纺织技术迅速发展; (3)农、医、天、算四大学科的成熟; (4)汉代天文学成就及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 (5)汉代问世的《九章算术》; (6)中国古代化学的奠基。 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武器制造技术的较大发展:石车 、龙骨水车; (2)医药学的进步:葛洪、陶弘景; (3)建筑水平的提高:佛教寺院建造; (4)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显著发展:《算经十书》 、刘徽 和祖冲之 ; (5)天文学研究的活跃:虞喜发现岁差现象 、张子信发现太 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6)医学的发展:对《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整理研究 、 对临床经验的系统总结; (7)农学最突出的成就: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8)地理学 成就:《水经注》。 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峰 1.隋代 的安济桥(即赵州桥); 2.唐代的科技成就 (1)长安城的设计和建设; (2)雕版印刷术 ; (3)茶学成就:《茶经》; (4)陶瓷成就:“唐三彩”; (5)天文学家:李淳风、张遂(僧一行) ; (6)医学成就:《唐本草》、孙思邈; (7)数学成就:二次插值法 。 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峰 3.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高峰时代 (1)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实际运用; (2)农学:陈旉的《农书》; (3) 医学: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慈 的《洗冤集录》; (4)恒星观测和天文仪器制造; (5)贾宪、秦九韶、杨辉等杰出的数学家; (6)生物学 、地理学 、矿冶业和物理学的发展; (7)传统技术日渐精湛 ; (8)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出现 及沈括 的《梦溪笔谈》 。 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峰 4.元代对宋代的科技的承传与进步 (1)三部著名的农书 :《农桑辑要》、《农书》、 《农桑衣食摄要》; (2)医药学 :医学家朱震亨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中 亚的医药学(回回医药学)的交流; (3)天文学家 :郭守敬 ; (4)数学家:朱世杰、王恂、郭守敬等 ; (5)西方旅行家 :马可·波罗 ; (6)地图学 :朱思本绘制的《舆地图》; (7)水利学:形成了完整的京杭大运河; (8)棉纺业的推广:黄道婆。 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停滞与转型 1.明代——中国古代科技进入了它的总结阶段 (1)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4)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停滞与转型 2.“西学东渐”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1)以西方科学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科学 文化进行了自觉的反思和改造; (2)徐光启还希望将《几何原本》中蕴含的 西方科学的基础移植到中国来,使中国人逐步 放弃朴素直观的思维方式,接受一种精确的、 几何式的研究自然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 1.中国古代科技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以这些笼统的、普遍化的思想解释自然现象,缺乏纯粹的思辨传统,在宇宙本体方面,缺少关于成因以及事物内在运动规律的探讨,从而使古代科学在方法论上重实用、重经验,而轻理论、轻创新。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 2.在实用的价值取向之下,政府对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学科都非常重视,设专门的机构管理。 3.注重实用导致古代科技出现了重技术而轻科学的倾向,古代科技的成熟主要是在技术方面而非科学方面,如我们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就是技术,而科技理论方面我们却很少有与此匹配的成就。 4.注重于经验的总结而少有创新,科学技术必须从经验中产生,但古人重视经验远远胜与理性分析。 第三节 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与互补 一、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 1.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原子论和元气论; 2.相互对立的科学思维方式:还原论和系统论; 3.各具特色的科学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olidWorks入门教程很全面课件.ppt VIP
-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精选.ppt VIP
- 专题21.2 二次函数的图象【八大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原卷版).docx VIP
-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5张PPT)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某省2025年全省广播电视技术大赛(调幅专业) 试题 .pdf VIP
- 公路桥梁工程高处作业安全培训.pptx VIP
- PKPM软件说明书_筒仓结构设计软件SILO.pdf VIP
- Q OKTW 023-2016_汽车起重机 企业标准.pdf VIP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及答案汇编.docx VIP
- 【知识专讲精研】高中日语基础写作:-私の部屋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