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博论坛· 大众文艺
浅析古人饮食文化的立世哲学
孙行知 (中国国家博物馆
摘要: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而追根溯 之食。”这是气节,是义;孔子又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源,礼发源于饮食。中国人素来偏爱在饮食上做文章,上至帝王将相 之中,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在陋室,一箪饭,
的玉盘珍羞,下至布衣平民的粗茶淡饭,无不着上文化色彩,古人的 一瓢水,如此清苦都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这是信念,是义。
哲学意境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其阎。本文从处世哲学与治世哲学两个层 苏轼在给范仲淹的文章写序之时,盛赞他“其于仁义礼乐,忠
面,分析探讨礼、义、和与道、法、术在宴饮文化中的体现,旨在粗 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而不可得”,活脱脱的把范
浅地阐释中国古代饮食中的哲学,简述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境,取古人 文正公仁义孝道的形象展现出来,范仲淹这也是义。从中不难发
的宴饮文化中的精华加以整理、综述。 现,无论是盗泉、嗟来之食,一箪食、一瓢饮,或是形容范仲淹
关键词:饮食文化;哲学;传统文化 对于仁义孝道像饥渴之人对于饮食般不能忘记,这些对于“义”
的褒奖,饮食全部贯穿其中,哲学意境油然而生。大义难以用三
一、引言 言两语道明其具体含义,而用饮食这一日常生活中大众每天必须
历史上谈及饮食的著作,多以编排古今菜谱、夸赞食物味 接触的事物来形象的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既通俗易懂,又
道为主,但宴席能够得以流传成为佳话,很少是因为菜品的多样 让人印象深刻,着实为古人的智慧叹服。
和味道的鲜美,更多的还是由于主客之间话题的深刻与谈话时的 (三)饮食与“和文化”
哲学意境造成的,例如三国“煮酒论英雄”。笔者把探讨饮食文 1.烹饪中的水火
化侧重点放在了古人在饮食中展现的哲学思想上,其主要原因有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烹饪,的确是有些学
二,一是因为宴饮文化的重点在于它的内涵,如果摒弃了古人的 问的。单从简单的烹饪中水和火的应用上讲,古人便有着独到的
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意境,只能流于世俗,成为满足口腹之欲的 见解。《淮南子·说林iJif》有句话:“水火相憎,锴(wei)在其
“大餐”;二是因为中国饮食文化一说能立足于世界,确实是有 间,五昧以和”。水和火本来是不相容的,但是用装有水和食物
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享受中华丰富食品的过程中,能够探讨几 的小鼎锅放在火上却能煮成五味俱全的美食。小小的烹饪蕴含着
句饮食中的哲学意境,不失为一桩美事。 为人处世的哲理,水和火相互辅助便可以做成一份佳肴,做事
二、处世哲学——礼义和 情、做学问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旧唐书》中“水火相济,盐梅
(一)饮食与“礼文化” 相成”便是以“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来讲明一个
1.礼仪文化源于饮食有据可考 道理:人才的性情虽然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和衷共济的。同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记》 理,先秦时的百家争鸣也是如同水火一样,相灭相生,相反相
中有句话“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也就是说凡是礼仪规范,都 成,这也就是班固那句“其言虽殊,譬如水火,相灭亦相生”的
是源于饮食活动的。虽然这么说有些以偏概全,但是从其根本上 由来,孔圣人也曾问道于老子,可见思想、言论虽有差别,却也
讲,我国的礼仪发端是从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而祭祀礼仪又是 会有共通之处的,就如同烹饪中的水火,虽然水火不融,但烹饪
从饮食礼仪起始的,所以“始诸饮食”确实有一定道理。“仓廪 时还少不了它们共同作用,这便是中国“和文化”在饮食文化中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中的这番言论流 的体现。
传了数千年,虽然从客观现实来看, ‘粮仓充足、衣食无忧’ 2.味道的调和
不是礼仪荣辱形成的充要条件,但是按现在的话来说,经济基础 说起“味”在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