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的逃禅风潮与文学通变
——由逃禅复社士人的文学活动看复古文学思想的清初走向
刘 敬
内容提要:复社士人的逃禅行为及文学活动。潜藏着清初逃禅风潮的文化根源和明清
文学递嬗的线索。他们将复社在晚明的文学及社会影响带入清初,并在新的历史文化生态
中对明代复古文学思潮进行反思与扬弃,缓解了明代文学思想中的“复古焦虑”,并为清初文
学的发展注入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因素。由逃禅复社士人的文学实践切入清初文学,不失为
考察此际文学发展实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清初 逃禅 复社 复古文学
明清易祚,大批士人剃发披缁,并依托交游、师承等文化关系,于清初形成一股影响深广的逃
禅风潮。其中,复社士人的逃禅行为及文学活动成为此次风潮中极具思想华彩和文学价值的部
分。复社在晚明重张“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之赤帜,以呼应其宗经复古、经世济民的学术及政治思
想。①他们入清后的逃禅活动,将“经世”与“出世”两种重要思潮聚汇于一处,烙印般印证了彼时
文学与文化碰撞、递嬗、分离的精彩瞬间,亦标识出明代复古文学思想的最终走向。遗憾的是,这
一明清文学嬗变的重要环节并未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逃禅复社士人在清初
的实际影响被清代官方的文献禁毁与舆论压制所遮蔽,他们极力存续的复古文学思想也被官方
批评体系排斥在外。②另一方面,明清佛教与文学(尤其诗文)关系研究总体比较薄弱,清初逃禅
现象及其引发的文学与文化问题仍存在大量有待补白的空间。为此,本文从文献考索人手,从文
化根源上厘清复社士人与清初逃禅之风的关系,继而利用文学、宗教与文化的交叉视角,观察逃
禅引起的士人思想动态,寻绎复古文学思想的变化与走向,从而对清初文学发展形成更为具体的
认识。
复社士人与清初逃禅之风
复社士人在逃禅风潮中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复社本身的社群优势和杰出个体的号召力。他们以
①参见吴伟业《复社纪事》、陆世仪《复社纪略》所载复社规条及陈子龙、艾南英文学宗旨之争的相关记载。
②此事的原因及过程极为复杂,影响最大最直接者有Z-:一是曾经大量接受复社士人逃禅的临济宗三峰一派在雍
正时期被撤钟毁板、逐出宗门,文献遂遭毁禁;二是复社俊彦多参与抗清活动,述作中多有民族情绪和故国之思,故于修
纂四库全书时遭到严厉清剿和舆论压制。清人对明代复古文学思潮的定位主要来自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稹数人的诗论,
经《四库全书总日》筛选后形成定论。复古文学被冠以剽剽模拟的恶谥,复社士人引领的复古思潮更被人为忽略。相关论
述可参阅本人的硕士论文《(四库全书总日)七子派批评研究》。
清初的逃禅风潮与文学通变
剃发披缁者为核心,以社中之居士、僧装隐居、耽心禅悦者为外围,与跟随他们出家以及交游密切的
士人聚合为一个群体,将复社在晚明的文学及社会影响带人清初,并通过著述、师承、交游等关系进
行文化辐射。目前学界对清初士人逃禅情况虽有初步考索①,但专门针对复社士人的文献爬梳尚未
得见。因文献毁佚严重,复社逃禅的准确人数已不可确考,本文辑出影响较大者50余人,归类如下:
(一)出家为僧、嗣法明确者15人:熊开元、王瀚、赵庾、张岐然、董说、沈麟生、薛案、张立廉、祁骏佳、
钱默、方以智、陈丹衷、沈泓、陈子升、陆圻;(二)出家为僧、嗣法不确者5人:江浩、吴有涯、吴晋锡、
祁豸佳、万寿祺;(三)有为僧经历者4人,钱邦芑、归庄、阎尔梅、刘沟。此外,包括严调御、何三省、王
塞、袁彭年等知名居士在内,僧装隐居或耽心禅悦者又有近30人。通过梳理他们与宗门、士林、文坛
的渊源,复社对于清初逃禅风潮的意义与价值也渐趋明晰。
异族入主的历史激变是清初逃禅的直接原因,晚明的时代风气则是其文化根源。晚明政治窳
败不堪,但文化风气较为开放,三教合一风气盛行,士僧交游频繁。天启朝阉党肆虐,史称“清流多
摒斥”,“善类为一空”。②东林党人退居江南长养士气的同时,亦与宗门人物多有过从。《三峰和尚
年谱》“天启七年”载:“时权踏虐焰炽然,吴郡贤士大夫都家居问道。”③此处之“贤士大夫”多为东
林党人。《闾书序》则谓:“落落诸子有懿不录,无罪被放”,“以故诸君子莫不感愤,尽弃其所为应制
之文,独为古文辞以自见。”④两条线索合而观之,崇尚古文与居家学道,均有着道德人格高自标
置的意味。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及阉党而遭到疯狂反扑,随后的崇祯新政亦只昙花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