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铁生《我与地坛》
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物流学院
课程论文
(2013 - 2014学年 1 学期)
论文题目:史铁生《我与地坛》名作赏析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名作欣赏
任课教师: 张 明
班 级:周三晚10.11节课
学 号:1 2 1 1 0 1 0 0 9 5
姓 名:姜 雨 辰
史铁生《我与地坛》
----名作赏析
物流管理 专业 学生 姜雨辰 学号 1211010095
班级 周三晚10,11节课
在这个满是浮躁不安,忙碌的年代,很少有一部好的作品能净化自己感悟良多。而史铁生的作品恰就是文学良药,能让你从中看透本色,思考人生。
初次读史铁生的作品是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而这本书的第一节就是《我与地坛》,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个故事我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感情反而更平静好像很想听他述说更多的故事,就这样被他的文字征服了。
主题意蕴
史铁生是在双腿无用的痛苦下,在找不到工作,不知去途,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进入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么多年没有舍下与地坛的“情缘”。他似乎从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园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某种宣泄,某种包容,以及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写了许多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感情,哲理并存,若不是史铁生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也不会那么平静到感人至深。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受苦、悲悯、惶恐、不安、宁静、绝望好似每个读者都能亲眼见到的不争事实,而我们只能安静的读者,听着他在文章里带我们走入每一个故事的高潮。
作品分析
《我与地坛》是一篇当代非常难得静下心品味,值得人反思自省的优美散文,全篇万字千言也能看出这篇文字对史铁生先生的重要,他试图从这篇作品回顾自己面对过往的生活是如何通过情绪的变幻调整自我,自省,自剖,从沉郁的人生境地一步步走向平静。全文围绕着生命本身的问题,描述人们该怎么看待生命中的苦难。首先就是由他的自身经历---双腿残废,让他对命运,对生活的感悟,他如何承担,如何改变,如何独自完成蜕变,这本书大概也就是他跟自己的对话,是他的心声吧。
这篇文字沉思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史铁生完全沉浸在生活济运不公,一无所有,近乎丧失全部想要与世长辞的心态,与世隔绝的来到地坛,然后想要封闭自己,却发现这其实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里,史铁生观察与反思自己的遭遇,慢慢的感悟出生命所带给你的苦难,如若不能承受只是自己不够坚强。他在地坛静默的坐着,感受着,发现“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从这里便开始转变,慢慢离不开地坛,几乎每日都要光顾这个荒园,摇着轮椅慢慢走遍每个角落,春夏秋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园子里静心反思自己,重视生命。好像时间被停止了一般,就想作者在文中所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地坛就是史铁生的救赎,是他重生。他在这琢磨着生命与命运的理解,咀嚼着伤痛,顽强的与现实打击斗争着。古园在史铁生的眼里却到处是生命的惊喜,他想感悟孤独,与草木为伴。在伤魂落魄的时候在这里获得心灵上的补偿,他在文章中说过“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人生多大的苦难和颓败才能有这样的感悟和释怀。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那样凝重悲壮的文字来的,也一定感受不到在苍凉的古坛下新生的生命。
第三个阶段,史铁生将视线拓展不再局限在一草一木,他想看看别人的命运是什么,于是他写到母亲,幡然醒悟无论他如何痛苦,母亲也伴随着他一起痛苦,我看到忙碌的母亲无法言语的失落,从母亲的眼神里看到每一个担心,每一个祈求,每一个伤痛,还有一个嘱托。他在文字里也提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获得最苦的母亲”。母亲把悲痛压在心底,无法承担他的磨难却也得到心的伤痛,母亲是个理解儿子的人,言语不多,却多在用心,她默默注视儿子远去的身影,内心却是揣着怎样的爱惜和惶恐呢。那无疑是一种毫不张扬而透彻的母爱。他回忆着母亲每一次的寻找,仓皇,急迫,每一次都看的心生疼,记得文章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句“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很多篇幅在写母亲的寻找,焦急,无奈,仓促,恐慌,以及最后找到的释然,松懈,慰藉。这些一次次的寻找看的我哭了好几次,作者没有写多少母亲的语言,没有表现爱的亮点,但是这母爱却在每一次寻找每一次担忧里漫天漫地,我想这就是母爱吧,无言,但是一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