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研究论文.doc
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研究论文
..毕业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制约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全国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世纪之交,抓住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市场原则,及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集中了许多大型工业基地,曾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但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毕业,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其中有长期累积的历史原因,有区位因素与政策效应等客观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落后、低效、计划色彩浓厚的经济结构,从而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中转换难、适应慢、效益低、竞争能力弱,主要表现为:
(一)生产力布局:计划色彩浓厚,适应性差,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建国以来,为了改变东西部的经济结构,从1953年到1978年,国家实施了以建设内地为主的平衡战略,在中西部投资建设和内迁了许多大中型项目,为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工业项目,许多都远离经济发达的城镇,分散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三线”时期“山、散、洞”的战略思想,使许多企业同当地的经济关联度极低,完全着眼于战略和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新建了许多机制灵活、产品适销对路的新项目,而中西部地区许多企业由于观念陈旧,历史包袱沉重,机制僵化,产品老化,在市场经济中转换难度大,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二)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比重偏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异军突起,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空间,并在许多地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东部地区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着力调整了所有制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观念守旧,改革进程相对缓慢,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与东部地区形成明显差距。1998年全国各地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比较中,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地区有14个,除北京、辽宁外,全部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为3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超过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市场发展缓慢,经济生活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少;国有经济比重偏大,不仅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大,回旋余地小,而且受传统体制惯性影响大,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难以实现高于全国的快速增长,所有制结构是直接因素之一。
(三)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
根据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依次是第一产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由提高到降低,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以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70%,中等收入国家为50%左右,我国只有32.8%。在全国较低的产业结构格局中。中西部地区又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998年,第一产业占GNP的比重,全国为18%,东部为14.1%,中西部超过20%。第二产业占GNP的比重,全国为49.2%,东部为45.7%,中西部为40.5%,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轻工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占GNP的比重,全国为32.8%,东部为41.2%,中西部大多数省份为30%左右。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特色较为突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和经济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中西部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的工业化程度偏低。较低的工业化程度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扩散的生产要亲传递网络,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辐射能力较差。而东部地区不仅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而且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这种差异使中西部丧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
(四)投资结构:国家投资比重大,自筹资金能力弱,可利用的资金不足。
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是依靠预算内投资和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可利用的外资和其他资金不足,未形成良性的投资基金运行机制。1998年,中西部地区预算内投资和国内资贷款占投资总额的36.5%,比东部地区的21.3%高出15.2个百分点,而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的比重为54.5%,比东部地区的70.1%低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