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齐方术“仙人”形象溯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齐方术“仙人”形象溯源

燕齐方术“仙人”形象溯源 摘要:秦汉至魏晋, 社会 上流行的“仙人”的形象都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的形象,这种观念来自先秦阴阳家的学说,是燕齐地区的区域宗教文化特征,其起源当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有关。由于秦始皇、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大力提倡,使这一区域宗教文化特征推广成为主流宗教文化特征,但在此之后,也逐渐走向衰落。随着修仙 理论 为早期道教所吸收、改造,至东晋以后,这种“仙人”观就不复存在了。 关键词:仙人形象;神仙方术;燕齐;区域文化 秦始皇与汉武帝都迷信燕齐方术的神仙说,大事寻访“仙人”的活动,使得燕齐方术在秦汉之际盛极一时,对 中国 历史 形成深远 影响 ,对此前人多有论述。但在秦汉人的心目中,“仙人”是什么样子的,学者们却少有提及。本文试 分析 秦汉以至魏晋人观念中的“仙人”形象及其起源,求正于史界先达。 (一) 史书在记载秦汉之际寻访“仙人”的活动时并未提及“仙人”的形象。但《史记·孝武本纪》载:“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1]](P472)汉武帝加封栾大的仪式是“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1](P463)凡此都可以证明在汉武帝的 时代 人们心目中的“仙人”形象与鸟或羽存在着联系。 《山海经·海外南经》谓:“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2]]郭璞传曰:“(羽民国人)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博物志·外国》:“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3]]虽然《山海经》的原图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从这两条史料来看,其所画羽民的形象是“鸟喙赤目”并生有翅膀,就是在人身上附加了若干鸟类的形体特征。郭璞称羽民的“画似仙人”,证明在郭璞生活的时代,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对“仙人”形象的认识,也就是在人的形体上带有某些鸟类的特征。《抱朴子》内篇第十一《仙药》引《神农四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4]]也说明服药成仙的特点在于从人的身体上长出羽毛和翅膀。现传《山海经》羽民图就是一个背后生有双翅、满体生毛、鸟嘴的人的形象。从郭璞(276-324)与葛洪(284-364)的生卒年代来看,公元三、四世纪中国人心目中的“仙人”形象还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 王充(27-约97)《论衡·无形》已提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5]]既然王充将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批驳,说明公元一世纪时,这种“仙人”观念在社会上已经相当流行。王充所见到的“虚图”当是与《山海经》的羽民图相似的“仙人图”,参之前引《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可证,类似的“仙人”图自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始终在社会上流行。张衡(78-139)《西京赋》:“所好生毛羽”,[[6]](P63)屈原《远游》曰:“仍羽人于丹丘兮。”东汉王逸注云:“人得道身生毛羽。”[[7]](P167)仲长统(180-220)《仲长子昌言》云:“得道者生六翮之臂,长毛羽于腹,飞无阶之苍天,度无穷之世俗。”[[8]]曹丕(187-226)乐府《折杨柳行》云:“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9]](P193)恰能证明此“仙人”观念从汉魏至东晋的沿袭。今传世汉石刻,如武梁祠画像,大将军窦武墓门画像,皆刻羽翼仙人游戏云中,也证明这种观念在汉代已相当流行。以上述“仙人”形象流传的过程,参照干宝《搜神记》卷一“淮南王安好道术”条所载《淮南操》“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10]](P6)可知汉武帝时的“仙人”形象当与东汉以后人们的认识相同。 《抱朴子》内篇第十三《极言》云:“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则世间无不信道之民也。”说明在公元三、四世纪羽化飞升还是修道之士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所采用的方式不外是两种,一是“服食”;一是“导引”。《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时,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号称“能使物及不死”,开“服食”药物以求羽化成仙之先河。李少君“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集解》引瓒曰:“物,药物也。”[1](P453-454)可证李少君提倡的是通过服食一定的药物以求长生不老,也就是升仙。李少君还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1](P455)这一成仙过程包括祠灶、获得药物、以药物炼出黄金、见蓬莱仙人、封禅、不死成仙等六个步骤。《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卢生对秦始皇说:“臣等求芝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