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学热”兴起的文化理路.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文化理路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文化理路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文化理路  当前国学热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指的是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学热的延续与发展。国学热的持续发展绝非偶然,与政府、学界、民众的广泛支持有密切关系。尽管不同支持主体对于国学内涵及外延的指向不尽相同,但是在肯定传统文化这一点上基本达成态度的趋同性。另外,国学热的持续发展也与学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展开的系列文化讨论有极大关系,这些讨论为重建国学兴起的合法性奠定了学理基础。态度与学理互相结合,共同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持续的国学热的发展。态度的趋同性以及合法性的重建都以20世纪90年代社会论域的转变为基础。    尽管在社会论域转变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普通民众的支持态度对于国学热的兴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本文并不试图对社会论域的转变及各界支持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作全面的梳理,而仅回到社会论域转变的现场,重点梳理传统文化合法性重建的内在理路,为理解当前国学热的兴起提供参考。从总体上讲,合法性重建是通过解构近代以来制约传统文化地位的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实现的。本文主要通过探析这些概念范式的解构过程,梳理传统文化合法性重建的内在理路。      一、社会论域的转变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是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强大压力下逐渐形成的。这些范式将是否满足救亡需要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使救亡从目的转变为价值标准。而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发展则成为救亡的工具目标及价值标准。在民族救亡的压力下,中国被迫推进现代化进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现代化进程充满阻力与艰辛,屡屡受挫,因而追求现代化的动力难以全面转化为建设行动。在经历甲午战败以后,现代化的动力转而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社会的文化批判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把这种批判发展到高潮。在这种论域下形成了一种以文化批判为旨趣的二元对立概念范式,它以追求西式现代化为预设目的,以进化论的线性史观为依据,以西方空间为中心,并将自身纳入西方的时空结构中。以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重塑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中国与西方的对立关系,重构对自身的认识,展开对自身的批判。    首先,以传统/现代概念范式将一切文化纳入进化论的超越性价值被解构,超越性问题转化为历时性问题,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时间之门被关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建立关联的合法性被剥夺。传统文化的超越价值的解构及合法性的瓦解,为引进所谓西方先进文化奠定了逻辑基础。    其次,保守/进步概念范式将时间关系转化为价值关系。即以时间序列上的传统/现代先后顺序为依据判断其于价值序列上的先后位置。由此,以时间关系重构的有关历史与世界图景的想象成为批判与干预现实世界的重要依据,一切回到传统的举措被视为复古,是历史的倒退,因而不具备行动的合法性。    最后,以中国/西方概念范式重构中西文化关系,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空间关系转化为传统与现代的时间先后关系。在时间序列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过去式,是落后的,是要抛弃的对象;而将西方文化视为将来式,是先进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榜样。这种转换实质上是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知重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中西之间现实力量变化的揭示,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话语权的否定而建立学习西方文化的合法性,为中国走向现代化追赶之路扫清思想障碍。    可见,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重构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塑造为现代化的阻碍因素,是反动势力的思想根源,从而成为批判的对象。只有通过文化批判,扫清现代化发展的障碍,才能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新生打下基础。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上述二元对立概念范式的具体涵义并不相同,但是,在对现实进行文化批判这一点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当然,在近代中国思想领域,并不是上述二元对立概念范式的一统天下,还有另一种国学话语与之抗争。但在民族危亡的压力下,上述话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结果是为了实现现代化而进行的传统文化批判,使传统文化地位大大削弱,甚至几乎丧失了话语权。特别是随着传统文化制度保障体系的瓦解,其生存状况也受到很大冲击,以至被认为是博物馆化[1]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已经消亡,事实上传统文化仍然顽强地存在着并发挥着一定作用,只是其生存意义在上述二元对立的话语中被遮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的复兴,核心在于其生存合法性的重建。    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民族生存的危机已经大大缓解,但是现代化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按照汪晖的分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实践了三种不同现代化方案,即作为反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