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茶叶-红茶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_叶小辉.pdfVIP

2014-福建茶叶-红茶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_叶小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福建茶叶-红茶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_叶小辉

学术 专业 人文 茶趣 红茶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 1 2,3 1 1,2* 4 4 叶小辉 ,赵峰 ,何丽梅 ,叶乃兴 ,郑火娇 ,林盛武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2. 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 3.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4. 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5) 摘要:以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等 16 种不同产地的典型红茶为供试材料,采用 HPLC 法分析比较了红茶中主要多 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茶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儿茶素总量、没食子酸、绿原酸、黄酮 醇及其苷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 4.50 ~41.65mg/g,1.139 ~3.689mg/g,0 ~530mg/kg,0.63 ~4.48mg/g,苏红工夫、 海南红茶、台湾红茶、越红工夫中的酯型儿茶素较高;英德红茶、台湾红茶中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较高;正山小种 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且种类少。槲皮素、杨梅素苷类物质仅在部分样品中有检出,含量分别不高于 3.00mg/g 和 1.50mg/g,芹菜素未被检测出。根据红茶中主要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将 16 种红茶划分为 3 个类群。 关键词:红茶;儿茶素;黄酮醇及其糖苷;聚类分析 红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是世界产量最大的茶类 [1]。红茶属 茶多酚类在茶叶中的含量及其保健功效已有文献报道,卢邦 全发酵茶,其品质特征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所含化合物的种类 俊 [3] 等研究表明:六大茶类中的杨梅素含量均较低,乌龙茶的黄 [2],其中对红茶风味影响最为重要的是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类、 酮醇含量较高。Alessandra 等 [4] 研究表明多酚儿茶素有抗氧化、 黄酮醇类化合物。 抗增殖、血管生成和凋亡的影响。Noura AlGamdi 等 [5] 采用 HPLC-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13S0065);福建省教育厅 A 类项目(JA08243);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013N5009) 作者简介:叶小辉( 1990-),女,福建农林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茶叶品质化学。 * 通讯作者 ynxtea@126.com 表 6 润滑剂用量对片剂制备的影响 F344 rats [J]. Carcinogenesis, 2008,29 (1): 113-119 [3] Chen H.X., Zhang M., Xie BJ.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硬脂酸镁 g g ° g 主料( ) 稀释剂( 休止角( ) 可压性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from green tea [J]. Food () 0.05 10 6 22.85±0.07 优 Chemistry, 2005,90 (1-2): 17-21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