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欧洲历史上境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在欧洲历史上境遇

中国文化在欧洲历史上境遇   在古代,由于交通技术的落后,加上路途遥远的客观原因,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远没有今天这么频繁,但这不等于西方与东方之间就处于隔离状态。古代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在多大程度上对西方产生了影响,这也许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时间太漫长了,很多见证中西方文化交融、交会的承载体,湮没在历史的深处,这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一书,通过欧洲现存的丝绸、瓷器、绘画、家具、建筑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实物,为我们“打捞”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欧洲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中国风 本书作者休90岁的他,年轻时毕业于剑桥圣凯萨琳学院。除了本书之外,他与约翰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由神州幻象、中国风之开端、巴洛克式中国风、洛可可式中国风、英国式洛可可中国风、中英式花园等八个章节组成。书中,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细腻笔触、艺术家的敏感,梳理了西方文化领域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衰落、流变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所谓中国风,就是潮流、风潮的代名词。如果不是阅读本书,我们很难想象,在欧洲大陆的历史上,在不算短的时期里,曾真真切切地刮过“中国风” 欧洲刮过的中国风,发端于11世纪,得到了马可17世纪开始全面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对所谓的中国风尚趋之若鹜。中国风直接形塑了西方时尚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风格 18世纪中叶时中国风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才日渐回落、消退。华托、布歇、皮耶芒、齐彭代尔、钱伯斯、瑞普顿等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大师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工匠所创造出的众多中式建筑、艺术品和工艺品,为后人记录和保存了中国风席卷欧洲大陆的深刻痕迹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在漫长的古代岁月,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中国仅仅是一个想象中的地方:文明程度高、生活富裕、社会安宁。欧洲刮起的中国风,本质上讲是一种欧洲风格,这也表明:欧洲人对一个在距离上遥远、心理上神秘的古老国度的理想化的认识和理解。谁是第一个把中国化的文化元素带到欧洲的中国人?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也许是一代一代默默无闻的商客,这些都是无从考证的。马可…… 丝绸与瓷器何以成为“座上客” 一般而言,商贸之间的往来,往往会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历史上,丝绸作为中国独有的织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汉朝时,丝绸之路将中国、西亚、欧洲乃至非洲连接起来。制作中国丝绸的生丝和技术,转经叙利亚、波斯等地,随即进入罗马帝国。丝绸作为一种薄纱,色泽艳丽、面料通透而华美,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格外喜欢。欧洲人把穿戴丝绸作为一种荣耀,这应该是欧洲第一次刮起了中国风。当时罗马人这样说道:中国人“制作图案精美的服饰,其颜色就像田野中的花,而其精细程度则可与蜘蛛网相媲美”。这表明,当时的欧洲不仅以穿戴丝绸作为时尚,甚至连中国的图案也很是欣赏 到了14世纪,法国的织工们在织物当中,忙着模仿中国的图案。起初,他们精确地模仿出吐火的龙、欢快的狮子和凤凰。自汉朝以来,这些动物就蹦蹦跳跳地出现在中国织物上,而欧洲人迷恋上它们,已经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中国的丝绸及其图案,在欧洲人看来之所以具有魅力,大概是这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代表着正在传播的故事中所讲述的那个神奇的东方。中国风尚的图案,在欧洲美术作品也得到了再现。如《圣厄休拉和她的少女》这幅画,画中女性圣徒所穿的长袍,?Y满了凤凰图案。很显然,这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毕竟凤凰是中国传说中一种独有的神鸟 欧洲不仅刮过丝绸中国风,还刮过瓷器中国风。瓷器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欧洲人对瓷器的喜爱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人。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贝利尼和提香在15世纪之初合作绘制的杰作《诸神之宴》。画面中,女神、男神手里都端着中国明朝样式的青花瓷碗。这些瓷碗,居于画幅的中心位置,十分抢眼。这幅传世的世界名画,无形中也流露出中国风当时在欧洲的流行程度。16世纪时,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瓷器,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讨好情妇莫内斯潘夫人,于1670年至1671年之间,他命令工匠依据中国瓷器的造型和色泽,专门在凡尔赛的园林中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开心屋――特列安农瓷屋。整个瓷屋的外墙和屋顶,放满了瓷罐和各式花瓶,而屋内的装饰,也都源自中国装饰元素。这一方面表明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偏好,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法国宫廷的中国风是何等的盛行。遗憾的是,特列安农瓷屋并没有留存下来,毕竟瓷器是易碎品 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人完全掌握了瓷器的生产工艺,然而瓷器上没有中国青花图案,被认为这种瓷器是没有欣赏价值。本书第三章“巴洛克中国风”中写道,17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