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地下暗河及溶洞处理施工技术.docVIP

浅谈隧道地下暗河及溶洞处理施工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隧道地下暗河及溶洞处理施工技术.doc

浅谈隧道地下暗河及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峡库区沿江公路米仓口隧道地下暗河及溶洞的处理施工技术。重点阐述了隧道地下暗河及溶洞施工处理方案,并详细的介绍了该施工处理方法的全过程。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reat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Micangkou tunnel underground buried river and cave at Three Gorges Dam alongside highwa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treating plan of the tunnel underground buried river and cave and elaborates in detai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treating process.   关键词:隧道;地下暗河;溶洞;处理   Key words: tunnel;underground buried river;cave;treating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06-01      1工程概况   米仓口隧道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境内,是三峡库区沿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352m,距西陵峡岸边200多米。由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本隧道的出口段,长833m。   2地质和水文情况   隧道地层岩性为花岗岩,与浅变质风化岩接触部位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呈巨块状整体结构。本隧道断裂构造受其影响而以NE-NNE向断裂为主,且均为张性浅表断裂。地下水主要为岩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3溶洞概述   当本隧道施工至K7+521时边墙左侧(出口方向)及地面出现溶洞,多为泥夹石充填,在K7+517处溶洞扩充地面,并且出现通越隧道横断面走向的暗流,据探测,此暗流斜向下通往长江方向,通过岩层裂隙汇入长江,此时溶洞极为发育,斜向上逐渐向拱顶方向发展。溶洞及地下暗河如下所示:   4施工方案   4.1 处理方案。   ①原设计K7+490~K7+523为局部挂网锚喷衬砌,现设计为复合衬砌,采用I18工字钢钢架、锚杆挂网进行喷射混凝土,二次支护采用模筑混凝土,在两层之间设防水层。②暗流段采用盖板涵通道排水。③衬砌边墙处设置边墙底托梁。④隧道拱顶溶洞采用二层套拱进行支撑,洞穴内注M20水泥砂浆,最后回填轻型材料做为缓冲层。   4.2 施工技术。   ①地下暗河处理。由于地下河流穿越隧道横断面,重点处理方法是将水引排到隧道洞外,以防隧道路面涌水,影响正常通车运营。据探测,此暗河斜向下通往长江方向,通过岩层裂隙溶洞汇入长江,根据暗河的流向及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在隧道路面下设置盖板涵通道排水。   盖板涵施工:a.隧道底溶洞进行清淤,清至稳定的基岩,用M5浆砌片石回填。边墙底处溶洞清除泥土,采用M10浆砌片石回填,其厚度不小于143cm。b.盖板涵与隧道垂直,净跨2m,入水口净深1.5m,涵底纵坡3%,入水口前应清淤顺坡,出水口处与右侧溶洞贯通;台墙设置在稳定的基岩上,每隔5m设置1条沉降缝,缝宽2cm;盖板涵顶面至路面板底间采用C10混凝土填充。c.盖板涵盖板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尺寸为250×55×18cm。   ②边墙底托梁处理。由于盖板涵横跨隧道断面,造成隧道衬砌的边墙底脱空,因此在隧道边墙底设置托梁纵跨盖板涵,作为衬砌混凝土的基础。   托梁施工:a.隧道边墙底处溶洞进行清淤,清至稳定的基岩,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其厚度不小于143cm。b.每侧边墙底托梁布置两榀,托梁铺设前采用M10砂浆找平,托梁跨越涵洞2m后向前后各延伸1m,每榀托梁的尺寸为400×50×55cm。c.托梁采用C30混凝土预制。   ③溶洞处理。由于溶洞面积较大,扩充到整个隧道断面,根据实际情况,溶洞位于隧道起拱线以上的利用套拱的处理方案,位于隧道边墙位置的溶洞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回填的厚度不小于200cm。本方案重点讲述套拱的施工。   套拱施工:a.塌方段隧道主洞采用I18工字钢拱架(间距50cm)、锚杆挂网进行喷射混凝土,二次支护采用模筑混凝土,在两层之间设防水层。b.沿溶洞轮廓线铺设Φ22钢筋网片,网格间距为20×20cm,利用I14工字钢竖、斜支撑将网片顶紧焊接,支撑与网片之间采用钢板垫片焊接牢固。最后采用C20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25cm。c.在主洞I18工字钢上焊接I14工字钢纵向托梁,纵向托梁的环向间距为200cm,最后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