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基因I-D多态性与超重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论文.docVIP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超重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超重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论文.doc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超重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论文 宋鑫 姜秀波 汪韶洁 姜文洁 逄增昌 张东峰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变异与超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3个社区中未经药物系统治疗的91名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109名正常血压对照者进行调查,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D变异;应用相加模型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变异与超重交互作用。结果 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三酰甘油及腰臀比等因素后,ACE基因D等位基因与超重的协同作用指数为1.38,归因交互效应为2.94,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25.39%,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27.79%。结论ACE基因D等位基因与超重对原发性高血压存在正交互作用。控制体质量可明显降低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 超重 高血压 交互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gene I/D mutation,overedication and 109 normotension controls ly recruited from three munities in Qingdao city. ACE gene I/D mutation 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 additive model utation and overultip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attributable interaction e; Gene; OverL,EDTANa 抗凝,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试剂盒提取DNA。 1.3 ACE基因I/D变异检测 参考RIGAT等1设计的PCR反应引物:正向5′CTGGAGACCACTCCCATCCTTTCT3′,反向5′GATGTGGCCATCACATTCGTCAGAT3′,由上海闪晶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25 μL:1.25 U Taq DNA聚合酶,250 μmol/L dNTP,25 mmol/L TrisHCl(pH 8.7),10 mmol/L KCl,2 mmol/L MgCl2,100 ng基因组DNA,以及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1 μL,用ddH2O补齐体系体积。反应条件:94 ℃变性3 min;30个循环中94 ℃变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60 s;最后72 ℃延伸5 min。扩增产物于20 g/L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后,于紫外线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1.4 生化检测 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3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葡萄糖(GLU)及血脂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用SPSS 15.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OR计算及混杂因素的调整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交互作用分析选用相加模型。 2 结果 2.1 ACE基因I/D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病例组DD、ID和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47%及31%,对照组为13%、38%及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79,P 0.05);病例组等位基因D及I的频率分别为45.60%、54.40%,对照组为31.65%、68.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0,P 0.05)。见表1。 2.2 超重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病例组超重者占81.32%,对照组为49.54%,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χ2=21.74,P 0.01)。 2.3 ACE基因D等位基因与超重的交互作用定性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CE基因D等位基因独立存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4.18,P 0.05,95%CI为1.08~16.21);超重独立存在时也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有关(OR=7.74,P 0.05,95%CI为2.09~28.71);ACE基因D等位基因与超重同时存在时患高血压危险性增加(OR=16.33,P 0.05,95%CI为4.51~59.11);因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时的OR值大于分别作用时的OR值之和,所以二者存在正交互作用。以是否患原发性高血压为因变量(对照=0,病例=1),是否为ACE基因D等位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