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背鲈鲤苗种冬季管理要点
后背鲈鲤苗种冬季管理要点 摘要 后背鲈鲤是澜沧江、怒江水系特有鱼类,因野生鱼类资源锐减,现已濒临绝迹。保山市水产工作站2014年人工繁殖后背鲈鲤成功,2016年再获珍贵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保障。为使后背鲈鲤苗种在冬季体质强、少发病,安全越冬,结合保山市水产站优化后背鲈鲤幼苗的培育方式、喂养方式、用水管理等技术管理环节实际,浅述后背鲈鲤苗种冬季管理有效方法
关键词 后背鲈鲤;人工培育;苗种;冬季;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37-01
后背鲈鲤(Percocypris retrodorslis Cui et Chu)隶属鲤科、?亚科、鲈鲤属[1]。后背鲈鲤头长,体侧扁,口亚上位,须有2对,头后背部隆起,鳞片较小,体上布有黑斑。该鱼常见体重1~4 kg,生活在水?w中上层,喜食小型鱼类、浮游动物,捕食时行动迅速,属凶猛性鱼类,是澜沧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部分支流特有野生鱼类,地方名江花或花鱼[2]。2014年,保山市水产工作站在板桥镇龙王潭人工繁殖后背鲈鲤首获成功[3],2016年,该站人工繁殖获得后背鲈鲤苗种 731尾,平均体长8.5 cm。冬季由于水温低,鱼类进食少,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为使后背鲈鲤苗种安全越冬,笔者结合该站养殖管理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后背鲈鲤冬季养殖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1 创造适宜的培育条件
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观察发现,后背鲈鲤因具有野生鱼类背景,苗种畏光怕惊。苗种体长5.0 cm,未移塘前一直在圆形流水池培育(圆池直径2 m,水深0.5 m)。圆形浅池培育时,大的响声或清污时搅动池水都易使鱼苗受到惊动而在池里惊蹿,导致鱼体皮肤、鳞片受伤,引起冻伤或水霉病。因此,将幼苗移至遮阳房下长15 m、宽3 m、水深1.5 m的长方形培育池培育,遮阳房能遮挡住强烈的太阳光线,兼有冬季防雨防霜的作用,深水大池使鱼苗获得充足的活动空间和躲避空间,既可利于观察幼鱼生长情况,又可防止鱼苗受惊吓。再者,板桥镇龙王潭冬季水温多为13℃左右,水位的提升能够使塘内水温升高,防止鱼体因水温低而冻伤
2 强化喂养,增强体质
冬季鱼类摄食减弱,进食的减少会导致后背鲈鲤苗种体质下降,抗病力减弱,体内脂肪储备会减少,抗寒冻能力减弱,苗种死亡率上升。后背鲈鲤与其他鱼类具有相似性,在春夏季水温升高时,摄食活跃,鱼体健康,发病少;冬季水温降低,摄食相对减少,活动量减少。因此,科学喂养尤为重要。该站采取的措施:一是结合后背鲈鲤食性,抓捕体长2~3 cm的麦穗鱼等野杂鱼活体投喂。二是选择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的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掺拌水产维生素。活鱼投喂在鱼苗减食饲料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鱼苗摄入营养,而掺拌水产维生素的饲料则可有效补充鱼苗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双效其下,以恢复鱼苗体能。三是定时定量投喂。遵循每天8:00、13:00、5:00、20:00定时投喂。投喂时既要观察苗种摄食活跃情况,还要观察苗种停止摄食后的饵料残余量,这是及时调整下一顿饲喂量的直观基础。四是科学喂养。投撒饲料或鲜活饵料时速度不宜过快,每次投撒量不宜过多,每次饲喂时间都应不少于10 min;投喂区选择避开池子进水处和出水处,避免饲料直接被水冲沉、冲走;做到不喂霉变饲料,严禁随时变换饲料品牌、种类、品质;遇水温低、水质差、雨天时,幼苗进食不活跃,应酌情减量。五是在饲料中掺拌少量大蒜素,以起到杀菌诱食的作用;掺拌利肝胆药物,以保证鱼苗正常的肝胆脂肪代谢功能,预防肝胆综合症
3 用水管理
该站所用水均是从龙王潭流出的山泉水,水质平时清冽,遇雨天而浑浊。据近2014年统计的结果来看,该处水温年平均温度15.0~16.5 ℃,水温最冷在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之间,平均水温14 ℃左右,最高为夏季7―8月,平均约17 ℃。做好用水管理,首先是深水培育塘应选择流水塘,随时保持新水进、老水出,使水质清新,以增加水中溶氧。然后,因冬季干旱少水,所以要在苗种移塘前疏通进水沟,补好流水沟、培育池、出水口漏洞,查看进水口是否会被堵住,以保证充足的流水供应。最后,要随时巡塘观察用水情况,做到“三看”,即看水位、看水质、看水温。特别是遇雨水天气时,注意防范浑水,随时注意观察苗种是否有缺氧症状,遇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池塘用水管理[4]
4 鱼病防治
结合该站后背鲈鲤苗种的培育经验,以及其他鱼种鱼苗鱼病防治经验,后背鲈鲤鱼苗培育期间的主要病害是水霉病、烂腮和肠炎。但是,根据其他野生鱼类的养殖管理经验,野生鱼类与家鱼相比耐药性较低,后背鲈鲤同样具有耐药性低的特点[4]。因此,后背鲈鲤幼苗鱼病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并且要坚持施用传统药物(大蒜、食盐等)。如保山市水产站采用4/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