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第五讲.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第五讲

第五讲:《大学》解读 一、宗圣曾子生平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鄫地,建立?鄫国。鄫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公元前567年(鲁襄公六年)邻近的莒国灭掉了鄫国,鄫太子巫无家可归,在远离莒国的鲁国南武城居住下来。鄫太子巫的曾孙叫曾点,字皙,他就是曾子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进封颜子为复圣公、曾子为宗圣公、子思子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 贫而乐道 曾参随孔子从楚国返回鲁国后,继续学习与研究儒学,锲而不舍,道传一贯。他这时没有什 么任职,仍是在家敝衣躬耕,生活很是窘迫。鲁国的国君听说后,对他非常关心和同情,决 定赠以“食邑”。但曾参以为“食邑”是只拿奉禄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为好。于是曾参固辞不受。   这时,派来的使者好心地劝说曾参:“先生非求于人,为何不受?”   曾参对使者诚恳地说:“我常听说,受人者畏惧于人;与人者骄傲于人。纵然对我不骄傲, 我能不畏惧吗?”经过再三推辞,曾参终于没有接受国君赠给的食邑。   不久,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便肯定了曾参的这种言行。 曾参质孝,不图高官厚禄,以孝奉父母为本份。在他晚年的时候,声誉愈来愈高了。由此,齐国聘他为相国、楚国请他为令尹、晋国请他为上卿,但他都没有接受。因为他认为,父母 健在时能在跟前孝敬侍奉,做不做官以后还有时间。不过,父母的寿命是不能再增加了,应在家好好事奉父母。所以宁愿在齐国当个小官吏,虽然吏禄微薄,只有“三釜”,却能事奉 父母。   曾参还说过,杀牛来祭祀先人,还不如父母在世时杀只鸡孝敬老人更好。 后来,曾参的父母先后病故了,他便离开家乡到了楚国做了大官。 此后,楚国经常有战乱,就辞官到了卫国 。当时,他的同窗好友子路正在卫国任蒲邑大夫,有职有权,显赫一时。有人劝说曾 参,你到子路那里走一趟,什么不用说,也会得到高官厚禄。 曾参却摇了摇头说:“我从来不愿垂翼求人,宁愿在西河教学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不图小利,以仁为己任,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曾参住在西河岸边,生活贫困得到了难以维持的程度。面带 饥色,手足破裂,有时三日不动火,十年没做过新衣服,帽缨子都断了,鞋子都露出了脚。尽管如此,他仍然充满乐观,怡然自得,还经常散步于西河两岸,拂着轻风,不禁抒发心怀 ,唱着《商颂》乐曲,如同金鼓玉振,铮铮有声。 曾参晚年与子夏、段干木设教于西河。 子夏的儿子不幸病殁,子夏非常悲伤,眼睛 都哭瞎了。曾参听说后,赶忙前去看望。子夏哭,曾参也哭。 子夏哭着说:“天哪,我有什么罪过,这样来惩罚我呢?”    曾参听后有些生气,并直率地说:“子夏,你为何无罪,过去我与你共同跟着夫子学于洙 、泗,老了又退居于西河之上,可是西河的人都知道你,而不熟悉夫子,这是你 的一个罪过吧!当你的父母亲去世时,西河人都不知道,这是你的第二个罪过吧!现在你的儿 子殁了,你却哭瞎了眼,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你的第三个罪过了。”   子夏听了,甚为信服,随之丢下手中的拐杖,深深拜谢说:“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 二、《大学》简介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三、《大学》章句摘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