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1.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大庾岭北驿1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被贬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诗旨在写“愁”,全诗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1分)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2分) (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 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2分) ①这首诗抒发的是羁旅行役之愁,但全诗不见一个“愁”字,诗人究竟将“愁”藏在哪儿呢? 【答】诗人把“愁”藏在南飞的大雁里,藏在江潮里,藏在森林里,藏在梅花里。 【解题指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诗词创作中称此类为“虚”,因此不能以虚为虚,必须化景物为情思,这也是诗词鉴赏的一把钥匙。所以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到诗人所写的景物中去寻找才行。 ②诗人以“应见陇头梅”作结,含有不少潜台词,请展开联想,加以发挥: 【答】诗人想象明天岭上看到的将是盛开的红梅,多想折一枝寄给家人以报平安,但能逢上“驿使”吗?即使逢上驿使,恐怕也不愿意为迁客逐臣带上一枝梅远去。 【解题指要】在诗词创作时,必须骑上联想的骏马,驰骋于广袤的时间和空间,鉴赏也应这样。在回答这道题时,还应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何心境,这样才能“想”得合情合理。 俞平伯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 忆 一 有了两个橘子, 一个是我底, 一个是我姊姊底。 把有麻子的给了我, 俞平伯 把光脸的她自己有了。 “弟弟,你底好, 绣花的呢。” 真不错! 好橘子,我吃了你罢。 真正是个好橘子啊! 12 (1) 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应该是“新红学开拓者之一”;D项原因解说错误。C项“贪腐黑暗”说得有点重。 (2)①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 ②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与他的爱情相关”给1分); ③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2分) (3)①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②通过这些事情突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③与下文俞平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每点2分) (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 ①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特点;②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征;③从受到批斗上看,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 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 ①在《牡丹亭》演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②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③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 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 *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