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 国 地 理 学 会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 气象出版社 2006年7月
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196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
变化及其与水调节量的关系
李仁东 ‘王宏志 “
〔1.中国科学院测!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 430077;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武汉 们。079)
1 引言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该区地处长
扛中游断陷盆地,为河湖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25~40 m,绝大部分耕地在35m以
下。区内的洞庭湖,为我国面积第二大的淡水湖,容纳湘、资、玩、澄水和长江松滋、太平、
藕池 、调弦四口分流(其中调弦 口已于 1959年建闸控制)以及环湖区的泪罗江、新墙河等
中小河流,经湖泊调蓄,由城陵矶注人长江。由于地势低洼,地面高差小,汇流慢,加上长
江中上游来水丰富,荆江段水面 比降小,河道 “九曲十八弯”,每到汛期 ,该区洪水泄洪不
畅,河湖水位居高不下,极易内涝外洪成灾。据毛德华等人的资料J1[,195。一1998年的
49 年间,湖南洞庭湖区累计成灾面积337.6火1护hmZ,平均每年成灾689。。hmZ,洪涝累
计直接经济损失 1o85.9亿元,年均 22.61亿元。进人 1990年代以来 ,出现了中等流量
造成较高洪水位和特大灾害损失的现象,水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949一1998年的05
年间,湖南洞庭湖区有 39年发生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其 中特大和较大灾害21 次,占
53纬。就大洪灾频率而言,1952一1979年平均间隔5年,198。年代每隔3~4年 1次,
199。年代已发生6次较大与大型灾害,平均3年 2次。与 195。一1959年相 比,1990一
1998年的洪涝成灾面积增加 了35.ZX10遭hm公,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533.18亿元 。解
放以来,洞庭湖区的水灾得到了大规模的治理。仅湖南1949一1995年就共用工约23亿
个 ,累计完成土石方405x01,m,,耗资05 亿元,然而,水灾不仅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
灾情更频,损失增加。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成因,除了区域地势低洼、泥沙淤积、地面构造沉降、降水量太集中等
自然因素外,强烈的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最主要的人类活动之一,土地利用不
仅改变了区域土地覆被的状况和流域下垫面特性,破坏了原生的江湖关系和水文系统,干扰了
水文过程,因此,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势必加重洪涝灾害。为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洞
庭湖区水害的影响,本文以01万分之一地形图、LnadastMSS、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对 196。年代以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从土地利用宏观变化对水调蓄能力的影
响这一角度,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初步估算。
390
2 信息源与方法
本项研究在中国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加00年版 1,0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研
究区02世纪60年代的地形图、07年代末获取的LnadastMSS图像,经与数据库中2o00 年获
取的LnadastTM/ETM+进行几何纠正、配准和人机交互解译,得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土
地覆被变化图和相应数据。在信息提取过程中,还参考了其他时期的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及
其他区域专题研究资料与图件等其他资料。
具体步骤是首先分类 ,以中国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调查分类系统为基
础 〔卜4],在以地形图为图像解译的主要信息源时,对与水域相关的类型作了有针对性的增
减 。然后通过几何纠正、配准,将本底图像叠加于新图像(形)之上,配准误差小于 1个像
元 。再以与中国资源与环境数据库2000年版 1,0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相同的技术
规程和方法,检测并勾绘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图斑,赋予每个变化图斑 6位数的编码 ,
前 3位表示本底土地利用类型。后3位表示新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检测的工作是在
nIalgeAnaylts环境下完成的。最后将变化图斑导出,在 ARC/INFO软件 中,建立土地利
用变化数据库,并统计变化信息川。
3 洞庭湖区近40年来上地利用变化特征
3.1 1,65一198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
本项调查表明,1965一198。年间,洞庭湖 区的变化十分显著,总变化面积达到
12弓022h澎 ,占总面积的43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