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国 地 理 学 会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 设 气象出版社 0206年7月
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氯甲烷源汇分布、自然生产与
生态调节:研究概述
王进欣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州21111)6
氯甲烷(CH3CI)是具有巨大生态环境效应的气体。CH。CI是对流层中最丰富的自然源氯
烃,研究发现氯甲烷是进人平流层活性氯原子的主要载体,它们通过光解反应释放活性氯原
子,促进臭氧层的破坏。因此氯甲烷与人为生产的氯烃(如氟利昂、哈龙以及可溶性氯)备受大
气化学研究的重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限制这些人为成分使用。
最近许多研究集中于确定和量化氯甲烷源汇和探究其生产和排放机制上,主要进展包括:
1)不同生态系统氯甲烷通量估算(Dimmer等,2001;Itoh等,1997;Keppler等,2000;Kho111,
1999;Lobert等,1999,Mcgee等,1996;Redeker等,2000;Rhew等,2000;Rhew等,
2001;Scaratt等,1996;Shorter等,1995,Waltling和Harper,1998;Yokouchi等,2002)。
2)氯甲烷生产(Elliot和 Rowland,1993;Itoh等,1997;Ke即ler等,2000;wuosmaa和
Hage,1990)和吸收机理(Gan等,1994;Gan等,1996;Goodwin等,1998;King等,1997;
Mcanulla等,2001;Mcanulla等,2001)。3)不同生态系统氯甲烷生产者确定及其贡献比率
研究,研究发现海洋藻类(Baker等,2001;Gschwond等,1985;Itoh等,1997;Marshall等,
2003)、浮游植物 (Scaratt和 Moore,1996)、陆地马铃薯(Vans,1982)、热带龙脑香科
(Hamilton等,2003;Yokouchi等,2002)、厥类植物(Yokouchi等,2002)、灌木(Rhew,2001)、
油菜(Gan等,2000)、水稻(Redeker等,2000)、烟草(Csinos等,2000)、番茄 (Csinos等,
2000)、胡椒(Csinos等,2000)、盆沼植物(Rhew等,2000)、真菌(Harper,1985)等都具有氯甲
烷生产能力。4)氯甲烷排放的生态生物学控制研究。排放源的多样性和排放机理的复杂性使
全面评估氯甲烷的全球排放变得更加复杂。其源汇强度、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特点及其生物生
产机制需要进一步深人研究。
研究不同自然和生态背景下氯甲烷生产、排放、消耗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人为政策和技术
措施对其排放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而科学的调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源于对氯甲烷气体排放
机制及影响因素的透彻了解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氯 甲烷排放研究 的最新进展和成 果 。
1 氯甲烷源、汇全球估算
以前一直认为海洋是氯甲烷的主要的自然源,但Moore等(1996)研究认为海洋净源(源
与汇的和)仅为。.2~0.4TgCH。Clry一‘,仅可以平衡7%一31%的汇(与OH反应)。目前研
作者简介 :王进欣(1971.11一),男,讲师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159
究发现生物质燃烧(Rhew,2O0)1可能是氯甲烷最大的自然源,海洋为第二大源(Mgcee等,
1996)。热带植物(Yokouchi等,2002)、盐沼植物(Rhew等,2000)、灌木(Rhew等,2001)、淡
水湿地(Dimmer等,2001)、泥炭地(Dimmer等,2001)、稻田(Redeker等,2000)、植物根际真
菌(watling和Harper,1995)以及非生物途径(Keppler等,2000)等陆地植物源也被陆续报
道。与OH的反应是氯甲烷的第一大汇,高纬冷水海洋是其第二大汇,其他的汇还包括土壤
的吸附挥发和微生物降解、平流层损失、海洋边界层与CI反应、雨水冲失等(表)1。
表1 级甲烷谭、汇估算
源或汇种类 源汇最好估算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