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4-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扑尔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   该病患者常见皮肤出血点,故心理较紧张,应安慰病人,介绍康复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应注意生活调节,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因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缓解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应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应避开一切过敏原,防治该病的诱发因素。饮食调节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多发生于男性儿童,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关节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及体征   1)前驱期症状 发病前1~3周常有低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典型症状及体征 临床上由于病变的部位不一而有不同的表现   (1) 皮肤症状:以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为主,反复发作于四肢臀部,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损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小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   (2) 关节症状:可有单个或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或关节炎,有时局部有压痛,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关节腔可有渗液,但不留后遗症。临床称关节型   (3) 消化道症状:约2/3患者可出现以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为主,同时可伴有呕吐、呕血或便血严重者为血水样大便。临床称腹型。   (4) 肾脏症状:一般于紫癜2~4周左右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和管形尿,也可出现于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通常在数周内恢复重症可发生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和高血压脑病。少数病例血尿蛋白尿或高血压可持续2年以上。临床称肾型。   2、常见并发症可有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出血性坏死肠炎、颅内出血、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炎、急性胰腺炎、睾丸炎及肺出血等。 血常规的检查:血细胞轻中度增高嗜酸细胞正常或者增高,出血量可多贫血,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血沉:多数患者血沉增快   抗O:可增高   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LGA可增高   尿常规:肾脏受累者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或管型。   血尿素氮及基甘:肾功能不全者增高   大便潜血:消化道出血时阳型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约半数患者阳性   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炎病变性质对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诊断要点   1、多有感染、食物、药物、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病史。   2、有典型特征性皮肤紫癜,结合关节、胃肠或肾脏症状以及反复发作史。   3、全血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出血严重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4.血沉增快,CPR 可呈阳性,血清IgA 增高。   5.有肾损害时,可见血尿及蛋白尿。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出凝血时间正常。   2、 骨髓象:正常骨髓象嗜酸粒细胞可偏高。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4、粪常规检查:部分病人可见寄生虫卵及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5、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6、病理学检查:弥漫性小血管周围炎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周围聚集。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有IgA和C3在真皮层血管壁沉着。 参 考 书 目 欧阳钦主编.临床诊断学(7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孙荣武等主编.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报告方式]: ①以PT的秒数报告; ②以PTR报告; ③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测时以INR报告 [意 义] 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 延长: 1.因子II、V、VII、X 单独或联合缺乏 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1g/L时) 3.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 缩短: 6.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定期监测以防出血或疗效不佳。目前推荐以INR维持在2.0~3.0之间为宜。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DIC早期、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 四、血浆因子Ⅷ、Ⅸ、Ⅺ测定 临床意义: 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减低:见于血友病甲、乙、丙型,肝脏疾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