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不完全竞争市的场--完全垄断.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不完全竞争市的场--完全垄断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形成垄断的原因: ;资源所有权;政府创造的垄断;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与垄断;完全竞争与垄断;Q;垄断厂商的收益;垄断厂商的收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垄断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三、垄断的短期均衡;P;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 MR=SMC 均衡结果:最大利润、最小亏损或 利润为零;四、垄断市场的供给曲线;垄断市场无固定的供给曲线;D1;D2;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垄断与完全竞争 ;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MR;小结: 从总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产量及需求弹性这些变量可以看出,尽管垄断厂商可以决定价格,但并不是说他可以任意把价格抬高。;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厂商在长期内获得更大利润的原因 ;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竞争下的生产者剩余;垄断下的消费者剩余;垄断导致的福利净损失;市场力;集中指数;垄断力的测度;垄断力的测度;赫芬达尔-荷希门指数;赫芬达尔-荷希门指数;价格规制:边际成本定价; 价格规制:平均成本定价;资本回报率规制;收益比率规制;最高限价规制果真能够如愿?;最高限价规制的弊端;最高限价规制的弊端;更为一般地说,高效能激励方案——极端的例子是最高限价规制机制——意味着被规制公司的高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回报率规制机制要更好一些,因为被规制公司的风险较小。;基础设施和接入定价; 基础设施和接入定价;从这个角度看,机场就是为特定城市提供运输服务的必要投入。尽管有许多竞争的航空公司(下游企业),但通常每个城市只有一个飞机场,其拥有者就是上游企业。总之,这种基础设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基础设施和接入定价;基础设施和接入定价;基础设施和接入定价;行政垄断与腐败问题;案例探讨:“国退民进”抑或“国进民退”? ;;;;;;;;光明日报:国企怎么了? ;1?“统”与“分”:国企真的垄断吗?;2?“进”与“退”:国企改革真的是 “国进民退”吗?;2?“进”与“退”:国企改革真的是 “国进民退”吗?;3?“公”与“私”:国企“私有化”可行吗? ;3?“公”与“私”:国企“私有化”可行吗?;胡鞍钢:“国进民退”现象的证伪;从企业产值上看,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77.63%下降到1997年的31.62%;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重口径计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8年的49.6%下降到2010年的26.6%;而同期的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比从1998年的3.1%上升到2010年的30.5%,占比扩大了10倍。自2009年起,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总额已经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企业产值比重看,不仅不是“国进民退”,反而是“国退民进”。 本文网址: /n1180/n1271/n20515/n2697206html    ;从就业人数上看,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职工数占工业就业人数比重在1978年为76.2%,而后绝对数上升,由3319万人上升至1991年的最高峰4472万人,而后开始下降到1997年为4040万人,但占工业企业就业人数比重开始下降,到1997年时已下降至65.0%。按新口径计算,1998年以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从3748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1886万人,总量减少了一半,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也从57.2%下降到2010年的19.2%。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从1998年的16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312万人,扩大了20倍,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也从2.5%增长到2010年的34.7%,展现了私营企业极强的就业创造能力,其就业创造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产值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从就业规模上看,不仅不是“国增(加)民减(少)”,反而是“国减(少)民增(加)”。 本文网址: /n1180/n1271/n20515/n2697206html     ;从企业利润上看,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与企业产值的趋势类似,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在1978年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85.0%,下降到1997年的26.0%,利用1998年后使用的新统计口径计算,除在1998-2000年间由小幅上升外,在2010年已下降到27.8%。但与此同时,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占比则从1998年的4.6%上升2010年的28.5%。从企业利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