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逍遥游》学案2013
《逍遥游》学案
一、庄子及其思想
阅读以下庄子寓言,了解庄子的思想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3、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 (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5、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6、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hù)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课文导读
(一)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即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时期。这时期,西周的许多制度都遭到破坏,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上,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土地私有制。鲁宣公十五年(前594)鲁国的“初税亩”,便是我国地主阶级和农民取得合法地位的标志,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重要特征。政治上,权力下移,政在诸侯,出现了“春秋五霸”;王室衰微,政在大夫,出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重大事件;世袭制遭到部分破坏,代之以选贤任能,按功授爵。在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士”这一新的知识分子阶层,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文化知识为士所掌握。在战国的二百多年间,代表着各个阶段、各个集团利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大批的涌上了社会舞台。他们各自适应本阶级集团的政治需要,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为谋求社会矛盾的解决,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方略。他们奔走呼号,四处游说,相互辩论,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二)题目含义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中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无限时空”,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
【译文】“小知”不知道“大知”,“小年”不知道“大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小年”。楚国的南边有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