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能老人现状调查资料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李玥 刘旭
除呼吸外,几乎一切都得依赖于别人,甚至连“上厕所、擦身”这些最隐私、最基本的事情都无法自理……据统计,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共有142.6万,其中失能老人近23万。对于这些“失能老人”,“老有所依”是他们最大的渴望。然而,由于床位紧缺、没有专业护理人员,目前仅有千分之四即900多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能进养老院享受照顾和护理,更多的老人还是“窝”在家里。不但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子女也无法安心工作。
23万失能老人“窝”在家
对于三年前患上了脑梗塞的高云静老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儿子下班后,帮她擦身翻身了,这样身体上的放松和舒服,让瘫痪在床的她嘴角能绽放出一丝微笑。老伴张昌82岁了,去年做了一次大手术,元气还没完全恢复。虽然儿子每天下班后都来探望2个多小时,家里也请了保姆,但每天给高大娘喂饭、换尿布的活,还是张大爷亲自来完成。
两位老人的背后,是一组日益庞大的数字:全市近23万失能老人“蜗居”在家,缺乏专门的护理,晒太阳、吃适合身体需要的饭菜、唠嗑、按摩、擦洗身体,这些需求对老人们来说几乎成了奢望。而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也让家人感到筋疲力尽。
专业护理人员很紧缺
翻开市第一福利院的预约登记簿,“排队”等候失能区床位的老人足有五六百人。该院院长杨荣霞说,目前院里共有失能老人150多名,占入住老人的三成,导致这么多人排队等候床位的原因,地方不够倒是其次,关键是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现在院里的护理员一般是“一对五”或“一对七”。我市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培训失能老人护理人员,而且这样的苦活脏活很少有人乐意干,每次招完人后,福利院都要聘请医院的护士和按摩师对他们进行培训。
记者了解到,目前,邦尼、比家好两家连锁管理机构整合的60家小型养老院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共有500余人,约占入住老年人总数的五成。其中,“比家好”收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中,需要打氧气、插导尿管的“重患”不在少数。
500张新床位10月投用
据了解,对失能老人的护理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专业性较强,涉及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等多学科,单靠家庭解决不了,必须构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失能老人们渴望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并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据市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伟林介绍,今年,失能老人将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多照顾。政府扶持兴建的白鱼泡失能老人护养院,一期工程500张床位10月份将投入使用,低保家庭老人将享受到优惠。市老年基金会将与市慈善总会合作,开办慈善护养专区,全年为50名贫困老人提供养老床位和服务,费用由市慈善总会全额承担。
此外,香坊区居家养老协会动员企业投资2亿元,在幸福镇莫利村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我市首个“老年宜居社区”。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这里具有居家式格局,更注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私密性,提供宾馆式的服务和保健式护理,满足不同老人的生活需求。
文章来源:新浪网 2010-4-6 9:34:48 文字【大】【中】【小】  谁陪你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
  尽管大家回避“临终”这个字眼,称其为“凤凰”或者“护理院”,但事实是,送到这里的老人大都进入了
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家属们选择这里,因为“和大部分我们考察过的养老院比,这里专业、干净,风景也美”。但是老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是能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
  住在“凤凰”的老工程师范荫桥思路清晰、乐观豁达:“我老了,腿出了点问题,暂时在这里养病。再过半个月,我就要回家了。”他比画着,详细描述了家庭的地址、物品的排列。家,好像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他对客人说,“你记好我家的电话号码,过段时间我就回家了。”
  老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护理院并非人生终点。不过,护士私下表示,按老爷子的状态,不要说半个月,可能以后都回不了家。为了让老爷子情绪稳定,儿女们编织了善意的谎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曾撰文称,对于失能程度较为严重的老年人而言,家庭护理的成本高于机构护理,而且机构式护理可以提供24小时的服务。单纯从护理角度来说,机构护理是优化选择。
  吴明曾对317位老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56%的老人愿意在家养老,和亲人在一起;剩下选择机构式护理的老年人,有42.45%的人是因为“不愿意给家人增加负担”,15.49%的人是“家人太忙没有时间”。
  但机构护理的唯一问题是缺乏亲情。这意味着,离开亲人的老人们必须适应护理机构孤独而标准的集体生活。
  “一开始老人们都不习惯,就像幼儿园孩子入托一样。”“凤凰”的院长田忠范说,刚来的老人们都“闹得厉害”。
  住在南向单间的宓延敏老太太嗓门儿很大,整个早上不停地唤护工,“来人,我疼,我疼。”护工来了,她却要求帮她拿出手机打电话。
  “这是一个患有脑萎缩和重度骨关节病的老人。”田忠范介绍说,她儿女都很孝顺,但年纪都超过50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HS体系程序文件-消防安全管理程序.docx VIP
 - 华为ICT大赛中国区(实践赛)-网络赛道往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VIP
 - GR&R自动生成Excel表格(MSA第四版).xls VIP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docx VIP
 - EHS体系程序文件-能源管理程序.docx VIP
 - DB13_T 5687-2023 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规范.docx VIP
 - _【爱国教育】国庆主题班会:我和我的祖国(课件).pptx VIP
 - 2025年民航飞行员招飞心理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应急救援物资台帐.docx VIP
 - sight words reader 高频词阅读小短文.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