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人畜共患疾病以及防治重点—培训课件.ppt

常见人畜共患疾病以及防治重点—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蹄疫 俗称“口疮”或“蹄癀”,是由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疾病。人类口蹄疫主要是由于饮病乳、食病肉、接触病畜而感染。表现发热、口腔粘膜肿胀发干、唇和舌、指尖、足趾上有豌豆大的水泡等部位的出现水泡,小儿症状较重,似患流感样,严重者可在胃肠内壁出现水泡、因心肌麻痹而死亡。 狂犬病 俗称疯狗病,又名恐水症,是狂犬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人畜患病是因被患畜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临床症状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人被疯狗或带毒动物咬伤,可在百日左右发病,初似感冒,后出现咽部痉挛,呼吸困难,恐水,怕风怕光,惊恐狂燥,最后麻痹而死,病死率100%。人一旦被犬咬伤,千万不能麻痹侥幸,应迅速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及早接种疫苗,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如狂犬病,其传染源是狗,其次是猫,它可以感染人、犬、猫等温血动物。疯犬唾液中含有病毒,一旦被狂犬咬伤,极易引起发病。狂犬病毒往往侵袭神经组织,导致神志紊乱,窒息而亡。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 : (一)疾病名称与疾病分类不同:口蹄疫(Aphthae Epizootic),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10 B08.802。手足口病(Hand, foot,and ?mouth disease),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9 074.3和ICD-10 B08.401。 (二)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三)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 (四)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五)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 (六)症状体征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七)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鼠 疫 又称“黑死病”,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30%~100%。有急起的高热、衰竭、出血倾向、意识模糊、头痛及四肢剧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猪丹毒 猪得了丹毒病后,体温升高,皮肤充血发红或有红色疹块,带皮肉用眼可看出来。严重的形成大红疱,轻者皮肤上形成不均的红色疹块。猪丹毒可传染给人。患者起初体温升高,有时高烧,发病较快,局部肿胀、发红发痛,红肿边缘明显逐渐扩大,局部淋巴结肿大,邻近的关节易发生关节炎,可形成慢性病。 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如漂白粉和碘剂等。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C加热30min或100°C2min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抗温抵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可在水禽的消化道中繁殖 。 禽流感病毒传染 主要为患病或携带病毒的家禽,另外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