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事项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应灌洗和刷洗所有管腔。 可拆下的部分须使用洗涤剂彻底清洗。 在内镜使用后应用酶清洗剂清洗。洗涤剂溶液每次使用后应废弃。 清洗刷应每次使用后废弃或彻底清洗并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 内镜附件的处理 可复用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应机械清洗(如超声) 清洗后活检钳横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图显示了残留的有机污物。 本图片显示了清洗此类复杂器械所有内表面的困难。 4、关于消化内镜消毒的几个问题 文献报道:内镜检查引起的院内感染率约为0.8%,其中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占82.24%. 于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05年7期 内镜消毒注意的问题 消毒灭菌知识欠缺 清洗消毒使用的清洗槽有交叉 消毒剂选择不当,用低效消毒剂消毒内镜; 消毒时间不符合要求; 使用无卫生许可证的消毒剂或清洗消毒机 消毒后冲洗用水不正确。 缺乏对消毒剂及消毒效果的监测,使用期过长。 消毒灭菌后的内镜及活检钳直接悬挂于检查室中,无专用清洁储存柜, 每天检查前,对所用内镜不先消毒等。 消毒与灭菌是绝对不同的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以将试验菌芽胞或自然微生物全部杀灭者为合格。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2004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基本原则 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其它消毒环节不能忽略 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 吸引瓶、吸引管 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操作部的污染问题:操作部的旋钮近于活检孔部位极易被污染。 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水瓶及连接管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正确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 虽然昂贵,自动清洗消毒机还是有优点的,尤其是在进行大量检查的医院。另外,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对毒性化学物质的暴露并使消毒因子的作用时间标准化。 仔细的人工清洗是优于自动处理机的。 内镜在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要人工彻底清洗。 消毒质量监测 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重视消毒质量监测 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其它事项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消毒记录是否齐备。 5.内镜自身的结构问题 内镜管腔系统、屈曲部位及连接交界处均难清洗,送气/送水管腔太小,无法刷洗,活检口阀瓣无法进行消毒灭菌。 在处理的每个阶段都应检查内镜是否损坏,并在浸泡整个内镜前应进行泄漏试验。 .在泄漏修理时取下的软式内镜吸引腔(直径2.8mm)内表面。 7、医护人员的防护 内镜医护人员的感染主要由于防护不当,使皮肤或黏膜沾染了患者的分泌物、唾液、血液,或是操作中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大便液喷溅而造成。 控制感染源 内镜检查前确定有无感染性疾病? 但现实情况并不可行,也并非解决问题关键。 内镜工作人员应该明白在内镜检查时可能不知道病人的感染情况。 重要的是落实标准防护的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 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6300软件硬件基本操作AA-6300-rj手册说明书.pdf VIP
- The Magic of Ordinary Days《平凡岁月的魅力(2005)》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注册税务师备考课件.pptx VIP
- MECG1000心电图机培训.pptx VIP
- 国内外CO2催化转化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docx VIP
- 道路运输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资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pdf
- HG∕T 5421-2018 噻唑膦原药(可复制版).pdf
-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26题.pdf VIP
- 公司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VIP
- 实验动物学学堂云学堂在线课后题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