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日二正文翻译
高日二正文翻译
正文:
姨 舍
我初闻姨舍山之弃老传说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呢?我的故乡是位于伊豆半岛中部的山村,幼时在那里长大。在半岛西海岸的土肥一带,往时就流传着“人若老了便将其弃于山中”这一说法。恐怕那时让我幼小的心灵充满悲伤的,就是这个说法以及姨舍山的传说吧。
在我大概五、六岁时,那一天我不经意间听到了关于姨舍山的故事,随后便在走廊上大哭了起来。关于当时事情具体发生在哪里已记不清了,只是依稀记得祖母抑或是母亲,总之家人对于我突然哭了起来感到很诧异,就立刻跑到走廊上三言两语地哄起我来。其实当时我对这个故事并不十分明白,只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来理解将母亲背着弃于山中这一举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悲伤,这股感情就如同岩石间的滴水一般逐渐渗透入心,最终一想到我将如同故事中那般不得不与母亲分别时,便再也难以忍受这苦痛而哭喊起来。
关于真正完全了解姨舍山这一传说,大概是在十、十一岁的时候。当时我的叔母住在离我十里远的小城市里,我经常收到从她那寄来的画册,其中有一本就叫做《姨舍山》。
关于姨舍山的弃老传说,流传着好几个细节略微不同的版本。而我所知的,则全赖于这本画册,这是一个经过多次修改流传至今的版本。在我小时候读的故事当中,至今不忘的只有去高野山寻访自己父亲的石童子物语以及这姨舍山物语。两者主题皆是亲子之间的哀别苦离。也由此看出《姨舍山》这本画册所讲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
大学时代,我放暑假回乡,偶然在仓库的橱柜中发现了《姨舍山》,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全书中只有最开始一页的插画是彩绘的,其他页码只附着凸版的插画。而记述这个故事的文体对孩子来说则相对晦涩。
以前,在信浓国有一位厌恶老人的国主。他在国中布告:老人凡到七十岁就要将其弃于山中,并由之自生自灭。在一个月明之夜,一位年轻人一边背着母亲一边爬山,由于母亲已到七十岁,所以不得已将其弃之。然而年轻人不忍心就那么抛弃母亲,再次将她带回家中,为了掩人耳目便在地板下挖了个洞并将母亲藏于其中。这个时候邻国的使者带着三个难题前来责难,并说若解不开就要派兵前来讨伐。这三个难题分别是 ——用灰搓成绳子;让丝线穿过九曲之玉;让太鼓自己响起来。国主无解,只好在国中出具布告来寻求解答。年轻人把此事告知了藏于地板下的母亲后,她立即就将解决方法教给了儿子。年轻人即刻将这些方法禀告了国主,国家也因此得救了。当国主得知这些智慧均出自老母亲之口后,终于明白了应该尊敬老人,并立即废除了弃老的规定。
故事大致就是这样的。在画册最开始的彩页上,描绘着这样的场景——一位年轻人戴着象乌纱帽的头巾,背着母亲在深山中跋涉。母亲虽然头发皆白,但脸庞却颇显年轻,这给人少许异样的感觉。盈满的月亮将大地以及花草的一面染成了青色,母子二人的影子如同流动的墨水印刻在漆黑的大地上。虽说只是简陋又世俗的画,但这个场景所蕴涵的悲伤感还是透纸而出,给予了孩子的心灵以强烈的刺激。
实际上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筱井线的姨舍站就在这附近。虽说我在这一带做过多次旅行,但多数时候都只是匆匆而过,即便在白天穿过姨舍站时也都对它未曾留意。所以就这样我一直与姨舍山这片土地无缘。 这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姨舍山传说再度在我头脑中复苏过来,而促成这次机缘的正是母亲。
那一天,母亲不知吹的什么风,“据说姨舍山是赏月胜地,被遗弃在那里的老人,说不定会分外高兴哦。如果现在发布遗老的布告,我会非常高兴地去那里,一个人住真是好啊。虽说是被遗弃,但若能如此我也就满足了。“
说这些话时,母亲已经七十岁了。当时这话在一旁的家人听来无疑是一种讽刺,我弟弟妹妹们都在场,大家的表情就好似挨了一记闷棍。在那个因物资匮乏而使得家族制度的普世观念呈现出匪夷所思变化的时代中,老年一代与年轻人时常发生纠纷,而我的家族在这点上也毫不例外。然而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问题以至于会让母亲产生离家的念头。恐怕是母亲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姨舍山传说中行将被遗弃的年龄,再加上生来就有的强烈自尊心和好胜心,所以才使得她在一瞬间想挑战这个与姨舍山传说中多少相似的战后社会氛围。
如同儿童读物中所描绘的那般,母亲虽然头发是白的,但却拥有着充满光泽的皮肤以及毫无褶皱的脸庞。我一时无语,注视着母亲的脸。母亲生来就是个厌老的人,而今以她的年龄而言,已经确确实实地成了一个老人,
我为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却又心有不甘的母亲感到可怜。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出奇地在意信浓的姨舍山传说。
在那会儿,我因工作关系,有多次旅行的机会,一年之内也曾多次去过信浓。每当乘坐中央线穿过那个位于丘陵中腹的叫姨舍的小站时,都不能像对待其他景色那样,敷衍地俯视这里泛着仿佛蛇腹般冰冷光泽的善光寺平原,以及诚如其名有着九曲十八弯的千曲川。而每每乘坐与之反向的信越线,眼睛在追随不断飞驰而过的低矮平原之后,就来到了户仓站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