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阳阳光国际购物中的心商铺营销工作报告
阳光国际购物中心商铺
营销工作提交内容
沈阳水成方广告有限公司/2007年10月10日
目 录
一、吉林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阳光国际项目SWOT分析
三、销售周期划分及控制
四、工作计划
1、公销售阶段营销策划推广执行方案实施
2、各销售阶段广告创意设计及发布实施(方式、频次、主题、效果预估)
3、SP活动计划
4、资金回笼计划
5、宣传资料的种类及数量
6、员工培训计划(时间节点、人员、费用、方式、效果预估等)
五、项目小组人员构成(名单、职务、简历、联系方式等)
六、项目组与开发商的衔接方式(日报、周报、月报、季报、调查报告、SP活动评估报告、宣传评估报告、媒介监测报告等)
七、落实例会工作制度及时间
附:
1、公司简介
2、相关证件(复印件形式)
3、成功销售案例
吉林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吉林市概况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唯一的市与省重名的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
2005年,新建住宅竣工面积,225.1万平方米;2007年,房地产开工 268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容量有限,历年开工和竣工面积,都高于当年销售面积;
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805亿元,全国排名47;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22.4平方米;
2007年, 全市计划拆迁棚户区面积14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150万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70万平方米。
我们关注以上参数指标,是期望以沈阳人的视角了解吉林。对比沈阳相关指标,便有了一个对于吉林市的认知。
吉林、沈阳2城市主要指标对比:
指标 吉林 沈阳 比例
(吉林/沈阳) 市区人口 211.1万 488.4万 43.2% 国民生产总值 805 亿 2240? 亿 35.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30元 11651元 79.2% 竣工住宅面积 225.1万平方米 927.7万平方米 24.3% 吉林市核心商圈三个,沈阳核心商圈四个,且规模近东市商圈的二倍(中街/太原街/五爱/北行/),本市商铺总量与沈阳相比仅占1/2以下,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沈阳相比则占到近80%,以沈阳为参照,可以得出:开发销售空间仍然巨大。
二、吉林市宏观投资背景
1.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7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人,其中城区198万人。行政下辖4个城区、5个县(市)、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吉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孕育了古老的民族和文化。1994年吉林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城市四面环山,三面临水,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有“北国江城之称”。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区的松花湖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誉为四大奇观的吉林雾凇更是冬日的奇芭。 吉林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物产富饶,工农业飞速发展。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有“化工城”的美称,同时也是北方的交通枢纽。 吉林市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⑴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提高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北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综合势力逐渐提高,区位优势和地位得到显著加强。
表2-1 吉林市近年综合经济指标
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美元) 1245 1433 1668 1962 2295 ⑵二、三产业并重发展,第二产业发展较快
吉林市2000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6.23%、39.53%和44.24%,第二产业比重比第三产业比重高4.7个百分点;到2005年,吉林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是13.04%、47.08%和39.88%,第一产业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则反过来比第三产业比重高7.2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55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的特点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并重发展,但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后劲强劲,体现了吉林市着力发展工业基地的目标正逐步得到落实。
(数据来源《吉林市统计年鉴》)
⑶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后发实力凸显作为中国“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经过持续投资兴建,逐步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成为中国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第一个化工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炭素、铁合金主要生产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