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讯问与询问
(二)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1.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 2.被害人陈述的来源; 3.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 4.审查被害人的陈述是否与案件其他证据是否相一致; 5.审查被害人是否具有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的能力; 6.审查被害人的思想品质和一贯表现。 6.讯问的步骤; 7.突破口的选择; 8.战果的扩大; 9.讯问的方法、谋略; 10.怎样驳斥被讯问人的狡辩; 11.被讯问人在讯问中提出条件怎么回答; 12.讯问中出现特殊情况怎么解决。 三、重视第一次讯问 第一次讯问(又称初审),是指讯问对象依法在被拘捕后24小时内进行的讯问。第一次讯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法定时间内讯问,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案,切实保障无罪之人不受冤枉或陷害。二是乘有罪的讯问对象刚刚被拘捕(惊魂未定、还来不及充分考虑反审讯伎俩)的有利时机进行突击讯问,往往容易使其交代主要罪行,有助于突破全案。 讯问人员要树立策略意识,充分认识策略在初审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应当根据初审的具体方法,斟酌以什么话语、什么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即说些什么、如何说,讲究说话的艺术,切不可想到什么,就口无遮拦地说什么。 另外,讯问人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做到既要威严,又要尊重人;既端庄大方、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又憨厚和善;举止要既庄重,又不傲慢;态度要既严肃,又诚恳;口吻要既坚决,又平和;心理要既相对,又相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被讯问人一开始就对讯问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认为讯问人员既是一个威严的执法者,又是一个善良的教育者,从而敬畏、相信讯问人员。否则,很有可能一开始就使讯问人员与被讯问人对立起来,形成僵局。 四、讯问的策略 (一)正确、适时地进行政策法律教育; (二)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三)正确地使用证据。 [案例] 冯治杀妻案 (三)正确地使用证据 使用证据是指审讯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向犯罪嫌疑人出示,宣读或暗示证据材料、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节的讯问方法。 在讯问过程中,审讯人员如果能根据讯问目的,选择有利的时机,采取适宜的方式,巧妙地使用证据,就能顺利突开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查清案件的事实真相。 1、使用证据的目的 (1)揭露犯罪嫌疑人的谎言或批驳犯罪嫌疑人的伪供,打消其抗拒心理; (2)打消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促其向供述心理转化; (3)促使犯罪嫌疑人交代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深挖犯罪,扩大战果; (4)确认证据和检验证据的可靠程度。 2、证据使用的要求 (1)不能暴露侦查技术和侦查工作的机密; (2)重要证据不能轻易使用; (3)不宜将全案的所有证据在讯问中全部出示; (4)不得用假证来骗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5)注意保护提供证据的人。 3、掌握使用证据的时机 (1)犯罪嫌疑人的拒供思想产生动摇的时候。出示前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出示少量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摸底试探。 (2)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严重时 (3)犯罪嫌疑人翻供时 (4)犯罪嫌疑人伪供时 (5)讯问出现僵局时 (6)案情取得一定进展时 (7)出现矛盾时 4、出示证据的时间 使用证据的时间中指在讯问过程中的什么阶段出示证据。它与使用证据的时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时机比较抽象,时间比较具体。 (1)在审讯开始时出示证据; (2)在审讯过程中出示证据; (3)在审讯快要结束时出示证据。 5、使用证据的方式 (1)口头宣示证据 优点:灵活性;隐蔽性;迷惑性。 弱点:真实程度不高;威慑力不大; (2)出示实物证据 优点;真实性;威慑性。 弱点:可辨性;易摸到审讯人员的底细。 (3)录音、录像播放的特点是真实感强、威慑力大。 6、证据使用的基本方法 (1)明示(或称直接出示证据) 明示证据的实施方法: 对文字性的证据材料,最好采取口头宣示的办法。 出示多种物证时,出示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能把物证交给犯罪嫌疑人仔细观察。 应注意的问题:出示的证据必须是查证属实的证据;要注意安全,防止犯罪嫌疑人毁证或行凶。 (2)暗示(或称间接出示证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