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在新闻中的运用
语言在新闻中的应用 人民时评: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 ——《人民日报》n325506419.shtml 导语:与其一味痛心于道德缺失,呼唤道德复苏,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篇幅不长,字数不多,却精炼、发人深省,将道德缺失与真善美的人性进行对比和选择,使用了一个“与其…不如”的句型 1、呼吁感强烈,给读者造成感官上的冲击同时也牵动了读者的心 2、感情色彩鲜明,精准的将评论者的追求道德健全的意图表达了出来。 一位山东“最美女孩”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义举,以及车祸肇事者、被救者、施救者三家人“因祸结缘”的故事,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这位名叫刁娜的24岁龙口姑娘,前不久与丈夫在下班途中,看到一位女子被撞倒在路中央。为了不让伤者被二次碾轧,“不让小悦悦悲剧重演”,刁娜与丈夫毫不犹豫地下车救人,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一边护在伤者身前疏导交通。天色较暗,车流中的刁娜不幸被撞倒,右腿骨折。刁娜的善举也感染了车祸中的肇事者、被救者,他们用友善、谅解和诚信,续写了一段关于良知、公德与责任的佳话…… 文章中介绍刁娜救人时,运用了 “毫不犹豫”“善举”“护在”等词语,赞扬了她的义举勇敢,且描写不过分,符合了时评的客观性要求最后一句,更是对她的行为的肯定和褒奖. 在一个民族陷入集体的道德焦虑、道德追问之时,刁娜的善行义举,各方的人性善良,既是一抹亮色,也让我们深思。 分析:用“道德焦虑”、“道德追问”直白地揭露了这个社会的道德现状,与之后提到的“善行义举”形成强烈对比 “人性善良” “善行义举” (生活中)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与感动 (社会上)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取向 这段时间,摔倒的老人无人扶、轧伤的孩子无人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些原本天经地义的行为成为迟疑不决的纠结。人们在问,我们是否真的患上了“路人冷漠症”?素以守望相助、急公好义著称的中华民族,是否真的集体丢弃了善意与义举? 分析: “摔倒的老人无人扶、轧伤的孩子无人救”是倒装语序,愤怒、谴责的感情色彩更加浓烈,更加有气势 两个疑问句——引发读者的沉思 这种道德焦虑当然有其现实基础,不过,“道德信心”不应被轻易否定。一方面,在一些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中,“路人冷漠症”有被过度渲染、放大之嫌;另一方面,每一次“痛心”与“焦虑”的背后,恰恰说明,如潮的向善之心从未泯灭和走远。以小悦悦事件为例,事发后,仅在新浪微博的转发与评论就多达453万余条,微博“小悦悦悼念堂”的关注者多达19万余人。这种道德渴求、对善与恶的鲜明立场,不正是道德复苏、弘扬的最坚实基础吗? 分析: 从两个方面解释道德焦虑的原因 最后一个反问句,点明了笔者的观点,即道德的复苏是依赖于人们内心世界对真善美的追求的 更重要的是,储存于民间向善的道德力量依然深厚博大。我们拥有像刁娜那样的“最美女孩”、拥有像杭州吴菊萍那样的“最美妈妈”,也拥有大火中为邻居架梯、救了20多条命的上海“最美奶奶”朱燕珍……这些美好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且温暖,让我们互信与互爱,让我们确信:“人皆可以为尧舜。” 分析: 举例子——用更多的事例来阐述观点,发表评论 最后引用古语,更好的证实观点 其实,行善本该不假思索,平凡朴实。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的朱燕珍很淡然:“这有啥,谁都会这样做!”善念默默涌动在国人心中,这是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最深厚的民意基础。而平常的向善之心,才能激发出临危救人的勇气,让善的一闪念凝成大义大勇,温暖人间。 分析: 引用原话表达笔者要倡导的善念,通俗、亲切, “大义大勇”在生活中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举手之劳的平凡善举。拥挤的公交车上,能否为白发老人让个座?有人问路,能否耐心回答甚至送上一程?邻家没人冒出黑烟,能否及时拨打119并通知其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人性的善良温暖就在这样的微小善举中,不断凝聚成“最美”的风景。 分析: 连续抛出三个问题,引人深思,最后引出总结性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提出微小善举的强大力量。 爱,是一次举手之劳,也应是长久温暖;是危难之下的“最美”,也是日复一日的“平常”。与其一味痛心于道德缺失,呼唤着道德复苏,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从政府、媒体到每一个人,都合力凝聚真善美的力量,抑止假丑恶的泛起,从指责“路人”走向从我做起、走向道德践行。 分析 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形容词作名词用 路人 象征 以小见大,指有着同样特征的一类人 总结: 用到许多修辞手法,最常见的就是举例子,排比,比喻,借代…… 词语选用上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成语,增强气势,同时读起来也很流畅,简洁明了,概括性很强 不断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