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文学第二册(广东高教版)考试复习提纲.doc

古代文学第二册(广东高教版)考试复习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第二册(广东高教版)考试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 贾谊的政论文和晁错的政论文有何异同?(p8-9) 同: (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 (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异: (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二人各有千秋。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列传(p17) 列传是《史记》体例之一,共70篇,是《史记》内容最丰富的部分。除10篇综合性记述外,其余都是人物传记。 列传主要记载两种人,一是“扶义淑傥”,就是扶持正义,才华卓越的人;二是能够“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前一种人是按照品德划分,不论官职高低,只要他们品德高尚,才能卓异,“列传”就为他们留下一席之地。后一种人按照功名来划分,所以主要是一些有官职、有作为的、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人。这部分人品德又高尚的也有卑鄙的,对社会影响有好也有坏。这就是猎户座你的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互见法(p24) 所谓“互见法”,就是讲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是将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是司马迁《史记》,用以塑造人物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我看司马迁(略) 司马迁是如何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P24-26) (1)使用互见法,精心选择、使用材料。 (2)细节描写与重大事件的刻画相结合。 (3)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性格。这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在叙述基础上,通过其他人物的议论、评价,一针见血地点出人物的特点. 二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三是直接引用任务的重要言论,阐述人物对于某一件重大事件的态度,塑造出某一类人物的形象。 试述《史记》和《汉书》思想倾向的不同【仅供参考】 司马迁是私修史书,思想开阔,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场上审视社会历史,敢于大胆批评汉高祖的凶残和汉武帝的专制独裁;班固是奉旨修书,受儒家思想和神学迷信的影响较深,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散体大赋和骚赋体有什么不同?(p41) (1)从内容上看,骚体赋主要是批判现实和抒发愤懑哀怨之情,而散体大赋则是对帝王的歌功颂德,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描写各类事物,劝百讽一。 (2)从形式上看,骚体赋没有固定体式,多为篇幅短小之作,受《楚辞》影响很深,句中句末多用语气词“兮”;而散体大赋多为长篇巨制,结构严密,多用问难对答,文词富丽,好用典故与难字,句式参差,散韵相夹,诗意少。 古诗十九首 (1)由来: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汉魏无名氏所作而又无不入乐的诗歌称为“古诗”,萧统编选《文选》时选了十九首,题为“古诗十九首”,沿用至今。 (2)内容:《古诗十九首》主要写离愁别绪,或游子思归,或闺房怀远;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行乐,或不敢贫贱。 (3)艺术手法:刘勰评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直而不野”即直率但语言精炼,在平平道出中饶有韵味,例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婉转附物”,婉转即不浅俗,附物即将想要表达的意思“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怊怅切情”,“怊怅”即失意的样子,是《古诗十九首》的情绪基调的概括,切情,即真切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建安风骨(p277-278) 建安文学以其风骨著称,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风”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受及对读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与之相对应的刚健文辞。建安文学的风骨,具体地说,即真切的感受,炽热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寄予同情。语言刚健清峻,质朴有力。 如何理解“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p269) 第一,文学摆脱了“经”的附庸地位而独立; 第二,出现了专门的文学论著,有意识地对前人及时人的创作实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探索;发现与强调了文学的特性,提出“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等主张; 第三,文学创作繁荣,整个文坛以曹氏父子为核心,以建安七子为骨干,图案见了上百作家。 结合具体作品,论曹氏父子的诗歌成就(p270-274) 曹操诗歌成就: (1)开创了借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的先例。 (2)诗歌风格语言质朴、气韵沉雄。 曹丕诗歌成就: 语言绮丽工练,诗歌风格清丽婉转低回哀怨。 *局限:诗歌更多的是写自己的欢娱生活,题材狭窄,内容较为单调木纹石器较重,形式上多受乐府民歌影响。 曹植诗歌成就: 创作分期:前期诗歌多吐露自己的志趣、抱负、和对于建立功业的热烈向往,后期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