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诗意三寻瀑,亘古人间四月天”.docVIP

“一生诗意三寻瀑,亘古人间四月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生诗意三寻瀑,亘古人间四月天”.doc

“一生诗意三寻瀑,亘古人间四月天”   摘 要: 林徽因的诗歌婉转悠扬,得益于情绪的渲染,将“意象情绪化”和“情绪意象化”,并在情绪的变迁之中唱出一生的执着和追寻,将诗人独有而敏感的一片女性幽思化为情绪的诗篇,永远的保存和流传下来,在那里隐藏着一颗阳光般温暖、莲花般纯洁和桃花般多情的心灵。   关键词: 意象 情绪 代词 幽思      林徽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正如她在其诗歌中吟唱的桃花那样,只是“一瞥多情的痕迹”而已。而与她并称为中国“第一代才女”的冰心、凌淑华等人所受到的关注远远在她之上,淡出人们视野的她在文坛只留下了惊鸿一瞥的身影。当然,这也与她创作量较少有关,终其一生,不过是六十几首诗,六篇小说以及一部戏剧而已。但是,才华和成就是不与创作量成正比的,学贯中西的艺术修为,丰富细腻的心灵感悟,使她较之同代其他女作家似乎还要略胜一筹,以至于有朋友称其“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对林徽因其人其文做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她像一方旷世古井,愈掘愈觉深不可测,愈品愈知甘香清甜。   一、意象的“核”是一种情绪   林徽因对诗歌的注解就是“情绪”,她认为“因在某一时,或某一刻敏锐的接触到生活的锋芒,或偶然的触遇到理想峰巅上的云彩星霞,不由得不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实际的真美”,“把我们的情绪给他们的情绪搭起一座浮桥”。由此,她称自己精神上的解放、放松是一种“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在她的诗文之中对事物的感知并非是局限于事物的客体形象的,而是对主体精神之于客体的某种情绪的捕捉,是那么的精深、细致而空灵。林徽因认为“情绪即使根本相同,情绪的象征,情绪所寄托,所栖止的事物常常不同。”[1]因此,作者情绪的象征和寄托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情绪的反映,是被情绪化了的。   1.“意象的情绪化”   即将诗中的意象打上情感的烙印,与某种情绪明显的相互牵连着。林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即:秋天和笑。关于“秋天”,她在1933年和1947年分别写过《秋天,这秋天》和《给秋天》,前一首诗中写的是由温暖的初秋过渡到惨淡的深秋,秋的心目中还有夏的影子,还有那“同听过的鸟啼\同看过的花好,信仰”的记忆;而后一首诗则是由秋转入了寒冬,那淘气而亲切的秋“竟未觉察凄厉的夜晚\已在你背后尾随――\等候把你残忍的摧毁”,被阴霾的严冬打败而逃走得无影无踪的可怜的秋啊。两首诗中的“秋”都是灿烂而热情的,是温暖情感的寄托,是疯狂的爱和不羁的象征,而那一抹余热最终在时间的侵袭下冷却,这也是诗人由中年向晚年过渡时心境的展现。关于“笑”,她在1931年和1936年分别写过《笑》和《深笑》,第一次的笑是轻柔而内敛的浅笑,是“水的映影,风的轻歌”,是“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将“笑”用其他的物象烘托出来,染上了腼腆、害羞的情绪。而第二次的笑是灿烂而清脆的深笑,“笑成这千万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2]较之前次的无声的轻笑,这里是悦耳的大笑了,在同一意象上也可以寄托诗人不同的情绪。   2.“情绪的意象化”   即在意象的构造中暗含着某种情绪的流淌,意象和这种情绪之间并非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情绪深入意象的变动、组合之间挥之不去。首先,林诗中有直接书写“情绪”的诗篇,可以清楚地看出她将情绪意象化表现的企图。在诗中直接出现“情绪”的共有四首,即:“这掬静,院子深深的\――有人叫它做情绪――”(《静院》),“昼梦\垂着纱\无从追寻那开始的情绪\还未曾开花”(《昼梦》),“一片轻纱似的情绪,本是空灵\现时上面全打着拙笨的补钉”(《小诗(一)》),“今晚的情绪能像一场小雪”(《恶劣的心绪》)。情绪,在诗人眼中不知何时就开始,也许是你寂寞的时候,也许是你失神的一刻,你都会被某种情绪伏击,诗人将“这一闪的俜停”化为灵动的意象保存下来。其次,林诗中也有看似写景写物,但却被某种情绪如烟般笼罩着的表达,如:“风吹:\吹远了草香,落叶,\吹远了一缕云,像烟――\像烟”(《雨后天》)随着诗人之笔,将心放逐向远方飘去时,似乎人世烦恼、哀愁也为这风一扫而空,像雨后的万物明亮而干净。再如:“留下檀香,木鱼,合掌\在神龛前,在蒲团上,\楼外又楼外幻想彩霞却缀成\凤凰栏杆,搭起了塔顶上灯”(《灵感》)诗人罗列出一系列古典而美妙的意象,意象的相互映衬和组合间有一种捉摸不定、不期而遇的灵光一现。   二、从代词运用看情绪的变迁   林徽因的诗作呈现出一个有趣且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代词被广泛地运用,“你”、“我”、“她\他”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意义,并且伴随着诗人的成长和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1.由“她”到“他”的异化   在诗人第一个时期的创作的八首诗中,有四首用过“她”,即《“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