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虎”字背后的文化.doc
“虎”字背后的文化
摘 要: “虎”字的构词能力强大,同时“虎”在汉文化中扮演着多样的角色。本文试从造字、别称、民俗、成语几个方面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色彩。
关键词: “虎”字 虎 文化 民俗生活
一、引言
提到“百兽之王”,国人经常会联想到两种动物――狮子和老虎。可中国的狮子最早来自古波斯(今伊朗),《洛阳伽蓝记》卷三记载:“狮子者,波斯国王所献也。”所以,老虎才是中国的“土特产”。这从两个词的构词能力上也能看得出来,前者远不及后者在汉语词汇中的构词能力强。在古代,虎就被先民作为图腾来崇拜,是人们崇拜的图腾物,也是原始部落的守护神、族名。相对于外来且少见的狮子而言,中国人更畏惧老虎、崇敬老虎。因此,在汉民族的心目中,老虎才是百兽之王。有一种猜测,君王的“王”字很可能就是古人根据老虎额上的图形创造的。在民间,虎也被视为镇邪驱魔的神兽,因而在农村的堂屋里常挂有“虎”的中堂画。由“虎”而衍生出来的文化,可谓丰富多彩。
二、字里乾坤
在大自然中,老虎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属于肉食性动物。凡人都对它退避三舍,深怕成为虎口下冤魂。这从古人给“虎”造的字也可以看出来,最早的“虎”字,就是直接画出虎的形状。而甲骨文、金文中的“虎”,横着看都像是巨口利齿、纹身长尾的老虎,小篆则像虎蹲踞的样子。
聪明的古人造出“虎”字之后,意犹未尽,又从老虎身上的不同部位取材,造出了更多形象生动的汉字。老虎凶猛,除了让人忌惮的满口利齿之外,就是它的虎爪了。所以,从老虎的爪子,中国人造了“虐”字。甲骨文“虐”从虎从人,金文下边的人演变成匕(即死人)。小篆增添一个“爪”,经由隶楷变化时又省掉下边的人,写作“虐”(下为反爪),都表示虎抓人欲噬的意思。《说文》对“虐”的解释是:“残也。从虍,虎足反爪人也。”
现实中的老虎,大多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由虎的斑纹,古人造了“彪”字。《说文》:“彪,虎文也。从虎,彡象其文也。”用汉字中通常表示纹饰的“彡”作为字的一部分来表示老虎身上的斑纹,可谓既抽象又具象。老虎不会总是潜伏在隐蔽之处,它总会采取行动,人们用“虔”来表示老虎的行貌。《说文》:“虔,虎行貌。从虍,文声。读若矜。”而老虎的叫声,则是“?”。《说文》:“?,呼也。从号,从虎。”段注:“?俸派?高,故从号;虎哮声厉,故从虎。号亦声。”就连“虎”字的发声也源自老虎的吼声。
更有意思的是下面几个字。“?e”,从虎,从豕。两根会意,以老虎与野猪之间的搏斗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戏剧意味;而从自然的角度,野猪也是一种凶猛的动物,虎猪相争,其过程必定十分惨烈,由此又生发“剧烈”一义。而与“?e”字形相关的“遽”、“? 保?简作剧)、“??”(简作据),各自的意思都与之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刚才是虎与豕相争,若换成两虎相争,则成了“?”字。《说文》:“?,虎怒也,从二虎。”甲骨文、金文像两虎对争之形。狭路相逢勇者胜,两虎相峙,必定虎目圆睁、凶相毕露。古人这里用具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可谓神来之笔。两虎相争,要斗个你死我活,再在下面放上一个“贝”字,成为“?K”字,便将人类对钱财的争抢用两虎相争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可不谓形象逼真。
可以说,由虎,古人造了许多字来表达它自身和与它相关的事物,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三、虎的别称
《说文》:“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古书《骈雅?释兽》中提道:“山君,虎也。”朱谋讳在所著的《虎苑》中说:“虎为兽长,亦曰山君。”所以老虎又称“山兽之君”、“山君”。
古代,虫可以用来指称动物甚至人类,老虎也曾被称作“大虫”。《搜神记》中就曾载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肴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水浒传》第二三回有云:“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斑斑”、“斑子”,不了解的人刚开始一定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其实,它们也是老虎的别称。原来中国人有避讳的习俗,比如皇帝、长辈的名字就需要避讳。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所以“虎”字改为“?U”;“虎丘”改称“武丘”、“兽丘”;“虎牢”改作“武牢”、“兽牢”;“虎贲”改作“武贲”。因为避讳,又联想到老虎身上的斑纹,古人就用“斑斑”、“斑子”代指老虎。
四、民俗生活
文章开头提到了虎在民间被认为有镇邪驱魔的作用,而被视为神兽,并且在农村的堂屋里常挂有“虎”的中堂画。《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就有这样的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噬食鬼魅。”因此,日常生活用品中就多蕴含与这种文化心理相类似的事物。如“虎枕”、“虎子”、“虎头鞋(帽)”、“虎皮膏药”、“虎魄”、“虎戏”,等等。
虎神不仅能够辟邪,而且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