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两国关于“牛”的文化涵义.doc
中日两国关于“牛”的文化涵义
摘 要: 同是“牛”这一动物实体,中日两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涵义却有所不同,本文从语言与民俗两大方面,对牛在中日两国中的文化涵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日两国 牛 文化 语言 民俗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先生的《自嘲》给了我们一个座右铭――“俯首甘为孺子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崇高品德的体现,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我对牛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尤其对牛所赋予文化的内涵有着浓厚的兴趣。中日两国隔海为邻,但在语言和文化上,对牛的表述和理解却有差异。我从语言及民俗两大方面,对牛在两国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文化的特殊性。所以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就是一大切入点,而在语言中与文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词汇,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成分。即便同是“牛”这一形象,在中日两国中关于“牛”的词汇的文化色彩却是有所不同的。
(一)中国自古以农耕为业,而牛是人们耕地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农民更是把牛看的及其宝贵,视牛如命,对牛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所以在汉语词汇中关于牛的词汇多为褒义。具体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类。
1.多指大、多。如“牛力”喻大力;“牛刀”指解牛大刀,喻大材;“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鸡烹,多汁则淡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吹牛皮”则指说大话;“牛毛细雨”形容密而细的小雨。
2.比喻性格固执或倔犟。《北史?列传三十一邢峦传附邢昕》:“昕好忤物,人谓之牛。”“牛脖子”即牛脾气,比喻固执、倔犟。“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来”比喻事情难办;“牛心拐孤”比喻为人固执、死心眼(《红楼梦》二十二回:“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叫他去,他不肯来。’女人们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拐孤!’”)。
3.比喻默默耕耘、勤奋、奉献。宋代李纲的《病牛》令人动容:“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刻画一个可爱可敬的老牛形象,虽然“力尽筋疲”,“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牛角挂书”比喻勤奋好学;“老黄牛”多指人任劳任怨默默工作;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也是指牛的奉献精神。
4.比喻卑贱、愚笨。“牛马走”指供驱使的人;“牛衣对泣”形容夫妻相依为命,共同过着穷困的日子(《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道理;“牛骥同阜”比喻愚贤同处。
5.喻指神。如“牛首阿旁”(佛经中地狱里长着牛头的鬼卒);“牛头马面”(佛教中阴间鬼卒)。
(二)日本是一个岛国,农耕不像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固有的是渔猎民文化,绳文中期耕民文化才传入日本,而且主要是在内陆地区,沿海则主要还是捕鱼,所以牛与日本人民的关系并不像在中国是关乎生计的,牛的地位当然也不像中国那么重要了。
日语中关于牛的词汇则大多为贬义,具体有:
1.比喻愚笨、卑贱。如“牛に?Rを?\り?Qえる”比喻舍优取劣;“牛に?U文”和汉语的“对牛弹琴”同义,都是指对蠢人讲道理;“牛の?iみ”比喻事情进展缓慢;“牛の角を蜂が刺す”比喻麻木不仁;“牛の小便”比喻长而无用。
2.喻指多、大或程度之甚。如“牛の寝たほど”指大量囤积财务;“牛に汗し??に充つ”和汉语的“汗牛充栋”同义,指藏书很多;“九牛の尾を曳く”喻大力;“牛?@くばかり”指东西的颜色极黑。
3.为中性词。“牛は牛?Bれ”指同类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牛にも?Rにも踏まれず”指小孩健康平安地成长;“牛は嘶き?Rは吼え”指事物完全颠倒。
对比中日两国中关于牛的词汇,都有关于牛的愚笨,以及比喻多、大之意。但汉语中更多的是褒义色彩,歌颂牛的默默奉献,并把牛赋予人性,用“牛脖子、牛心”比喻人的性格固执,甚至赋予牛神性,这在日语词汇中是看不到的。
二
中日两国关于牛的一些民俗也可以体现出牛在两国文化背景中的差异。
民俗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关,一个民族的特定生活习惯也反映了该民族的特定文化。
(一)中国关于牛的民俗文化
1.感恩之祭。如苗族的“牛王节”,每年夏历十月一日家家户户杀鸡、打粑粑,并备酒、鸡肉等在牛棚边祭牛王。这天让牛休息。清早用米粑或糯米饭搅饲料喂牛,又拿两块粑粑挂在牛角上,用酒抹牛鼻以示慰劳。
壮族也有“牛魂节”,一般在夏历四月初八。这天让牛休息一天,家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