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浮士德精神”.doc
也谈“浮士德精神”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浮士德精神”的问题性。在歌德的诗剧中,浮士德通过以“围海造田”为标志的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一系列努力,表现出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19世纪初上升期的资本主义精神,其实质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精神。“浮士德”精神中蕴含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矛盾性:如果科学和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的根基,不断进取的努力最终会导致人与社会、自然以及自我的疏离和异化。
关键词:浮士德精神;启蒙思想;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29-02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可谓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旷世之作,在它问世的近两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评论家赋予《浮士德》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作品本身的容量。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歌德研究专者杨武能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浮士德》“就如同一块硕大的水晶体,随角度、背景和审美眼光的变化而变化,永远闪射着美丽迷人的异彩。”
谓“浮士德精神”,专家和一般读者大都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十世纪早期德国历史学家斯本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一书里把西方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其中,第三个时期――近代――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李赋宁先生在新编《欧洲文学史》的“序言”中引用了上述说法,并写道:“所谓‘浮士德精神’,指的是近代欧洲人为了改造社会而追求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进取精神。……歌德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发展了浮士德故事,使浮士德为了造福人类,填海造田,以期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由于歌德在他的杰作中首先倡导这种‘浮士德精神’,斯本格勒就借用了这种精神来说明欧洲近代历史的特征。”
诚然。“浮士德精神”的确是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肯定说,浮士德因此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人类的美好未来饱含深情地说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或者,我们是否可以凭着浮士德的灵魂最终被天使拯救从而全盘肯定“浮士德精神”,并判定浮士德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努力是全然没有疑问的呢?
我们不妨从浮士德“围海造田”说起。
浮士德“围海造田”一般被评论为“浮士德精神”的体现:浮士德认识到书本知识和纯粹的精神生活不能使人认识真理,从而投身到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实践中去,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然而,如果我们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浮士德在“围海造田”中(第五幕)的形象。在第五幕第一场“旷野”中,作者就借那对乐善好施、本应善终的老夫妇之口描绘出一个暴君的形象。菲利门说:
“可能是皇帝存心要作孽。
才赐给他这海滩当封地?
不有个传令官来宣圣喻,
一路又吹喇叭又把鼓击?
就在离此沙丘的不远处,
他们开始了工程第一步,
搭营帐,建工棚!――可转瞬间,
绿野中便耸起一座宫殿。”
再看第二场“宫殿”中浮士德的自述:
“浮士德(愤慨地)
该死的钟声!它像利箭
深深地射进了我的心灵!
我眼前的帝国无边无垠,
背后的情形却大煞风景,
满含妒意的钟声提醒我:
我神圣的疆土并不完整。
那菩提树、那棕色小屋
连同破小教堂尚属他人。”
于是,他命令靡菲斯托:
“快让那边俩老家伙迁移,
我希望在菩提树下安居;
这几株树如果不归我有,
纵然统治世界仍觉难受。”
在“宫中宽广的前院”一场,浮士德还命令靡菲斯托:
“不管你怎么样干,
招工要多多益善,
利诱、恐吓、逼迫,
吃硬给硬吃软给软!
我要每天听你汇报,
沟渠又延伸了多少。”
在“围海造田”的庞大工程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由于自我内心膨胀的征服欲、占有欲而变得几近疯狂而暴虐的浮士德;他可以为了达到心中的宏伟目标而不择手段。这不禁立刻使我们联想到十九世纪初期快速发展中的资产阶级不可抑制的扩张冲动。总之,“围海造田”中的浮士德与造福人类的形象相去甚远。
其次,“围海造田”对自然的破坏与诗剧整体对自然的讴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守塔人的一句“千百年的悦目风景,一眨眼已化为灰烬”,发人深省,这是对浮士德破坏自然的有力控诉。而且,整个“围海造田”工程充满了血腥和喧闹,与歌剧前半部中大自然的勃勃生气与祥和宁静构成巨大的逆差。歌德认为,人与自然是宇宙间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上帝创造生气勃勃的自然,原本为让人类生存其间”;“宇宙万物交织成一个整体,相互依存,才富有活力”。不仅如此,自然在歌德笔下具有一种启迪人心、指点迷津的力量:
“唉!真想披着你的银光,
漫步在高高的山顶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