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误读看鲁迅先生的童心幽默.doc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误读看鲁迅先生的童心幽默
摘要: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多被冠以对封建制度的讨伐、抗争等等具有政治色彩的符号。作为新文化用动的奠基者,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误读。
关键词:鲁迅;误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23-01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误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比较统一的观点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阔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 类似的看法是:通过对百草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热爱大自然,追求自己快乐的儿童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是一篇讨伐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檄文!
除了多数人持这种看法之外,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配套教参上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压制和摧残。我想,绝大多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都是这么讲的。
这里看到的又是一个激愤的鲁迅,斗士的鲁迅,充满血腥味。事实上,这是真实的鲁迅真正所要表达的东西吗?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趣幽默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我读小学时候,多年后大多没什么映像了,模糊还记得是它的主题――讨伐封建教育制度。没想到多年后,我当语文教师了,再次捧起这篇文章来读,全然推翻了原来的印象,严肃的斗士不见了,我看到的是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在活泼泼的天地自由玩耍的快乐,还看到了一个成年人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淘气和天真时的宽容和幸福,看到了一个有童心,懂情趣,诙谐幽默的充满魅力中年男人――鲁迅。
在百草园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么多景物,而且不是象流水帐一样毫无生气地罗列,是生动、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词汇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大自然给予儿童的快乐,在文章里似乎得到了最强烈的流露。我们透着文字,似乎还能真切地感受到菜地里玩耍的孩子,内心的新奇、自由、强烈的兴奋和难以言说的快乐!一个这么普通的园子,何以被鲁迅写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我想,原因是作者以儿童的眼光,看出了它美好的景色和无穷的趣味。从中不难看出,中年以后依然存活在鲁迅心中的那颗可贵的童心。
扫雪、搬食、支筛、拉线、捕鸟层次繁多的过程,仅用百来字就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儿童在大自然中玩耍的那种无拘无束,那种强烈的兴奋又无法言说的快乐,作者全把它表达出来了。读者读到这些,怎么不会被它那种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所感染呢?
要离开百草园了,作者这样写道,“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觉得作者写到这里,似乎自己真的成了孩子,竟然用外文对一块菜地作如此深情的告别,又滑稽又可爱,幽默劲十足。
最后就是在三味书屋的这段生活,这里更是妙趣横生,相比百草园,甚至有过而不及。按规矩,入学要拜孔子,没有孔子像,仍然要拜,拜的居然是画上一只伏在树下的“肥大的梅花鹿”!大学问家孔子成了肥大的梅花鹿,而且要一本正经地拜,真正让人忍俊不禁。
一边是“我”一本正经郑重其事问起“怪哉”这种虫是怎么一回事,更可笑的是老师居然相信这真是一个问题,以为被问住了,为了掩饰尴尬,满脸怒色的说“不知道!”,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捧腹大笑。
等等这些,你可以认为是“我”不学无术,浪费光阴,也可以说在这里的学习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而我理解为:偷偷的玩也许比自由放开的玩更来的刺激,别有一番乐趣,这是学生时代的孩童所独有的快乐;你也许会认为这个老师迂腐古板,我认为倒不如把他理解为憨厚宽容、淳朴可爱。
因此我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读这篇文章,我没有丝毫的感觉到作者心中所谓的“痛”, 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认真阅读它,能给读者带来无尽的快乐,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趣懂幽默的真实鲁迅。
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用这样的眼光去读鲁迅的这篇文章,我想学生的学习会充满了快乐,甚至他们会爱上鲁迅。
参考文献:
[1]聂鸿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之发展脉络.
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