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个文献综述.doc

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个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个文献综述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个文献综述 姓 名 王 鑫 学 号 2007600010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年 级 07级 课程名称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任课教师 赖景生 开课时间 2008 - 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 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1949年以来三次大的土地制度变迁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关于农地制度变迁的事后解释,最后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村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中,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建立被认为是最伟大的成就。以此为基础,逻辑延伸出的产权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个层面上,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移动的资源,其所有权的安排以及制度变迁过程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中国人多地少的独特历史背景下,土地制度的演进产生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重要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性的梳理,找到其内在的逻辑,为中国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这样的回顾是必要的,正如诺斯所言,“历史是有意义的”。 制度变迁理论 2.1制度的定义 在参阅众多有关中国农村制度的文献时,发现“制度”有被泛化的危险,许多人探讨的所谓的“制度” 常常不是一个概念,因此对制度的明确定义是必要的。在众多的定义中,笔者认为诺斯在1990年的著作《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中给出的答案最为合理。按照这个定义,制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互动的规则。这种规则应该理解为对个人决策过程的一种限制、而不是对决策结果的限制。制度的功能在于内化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以提高效率。诺斯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其成功的区分了制度与组织。他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制度只是定义规则,没有目标,而组织却是有目标的。在诺斯之前,对制度的理解之所以是含混的,因为很多人认为组织也是一种制度,包括阿罗也持这样的观点。有了以上的澄清,就可以明确,在有关中国土地制度演进的研究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演变并不在我们考察范围之内。即使有所涉及,也可以清楚的指出,隐藏于各经济组织背后的产权关系界定才是我们想了解的重点。 制度变迁的内涵 当探讨制度的时候,无论定义的对错,经济学家通常指的是“制度安排”,即前文我们谈到的约束规则。制度的另一个概念是制度结构,它被定义为社会中正式的和不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本文所要说明的制度变迁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指某个特定制度安排(如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变迁(结构中的其它制度安排不变),而不是指整个结构中每个制度安排的变迁。另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我们所讨论的制度变迁是在现有制度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以制度真空为假设前提推导出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根本无法找到那个没有制度存在的起点,而一项制度安排的变迁是会受到社会中其它制度的约束,显然这些外生变量是不可忽略的。 2.3制度变迁的解释 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中,制度变迁或者是被抽象掉,或者被视作一个经济体制所外生的。这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V.w.拉坦指出,现实世界中,产权的执行是有成本的,市场的交换要消耗资源,信息是稀缺的。制度变迁不仅会影响资源的使用,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使用性的活动。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是社会行动团体(这一点是被广泛认同的,个体理性选择是不可能达到制度均衡的),制度变迁的动因是稀缺性,竞争,认知和选择,它可以被看作是内在动力和外部竞争共同作用的导致制度不均衡的结果。林毅夫总结了引起制度不均衡结果的四种原因,它们分别是: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技术改变;制度服务的需求改变;其它制度安排改变。至于是否真的会发生制度变迁,可以用“成本——收益”框架予以分析。但事实上这一框架的主体并不明晰,解释能力也受到影响。制度变迁中整个社会的净收益或许大于某一特定集团,然后这种有利于大多数人利益的新制度可能因为特定利益集团的受损而停止变迁。这就是我们社会中那些低效率组织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地,诺斯用意识形态来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他认为只有这种理论才能说明如何克服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搭便车问题等。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认识世界费用的工具,对经济制度的改革和稳定有重大作用。 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最初由拉坦提出。该假说认为制度,特别是所有权的变迁受到相对要素价格的诱导。以低价格要素替代高价格要素通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