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间副词“曾经”形成初探.doc
时间副词“曾经”形成初探
摘 要: 时间副词“曾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经”的句法位置的改变,造成词义泛化和抽象化,最终使“曾经”在状语位置固定下来。又由于“重新分析”的作用,使得“曾经”的副词化最终完成。
关键词: 副词“曾经” 虚化过程 虚化机制
“曾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定时时间副词,在谓词前面充当状语。它“强调句中所说的事情或情况是以往的一种经历,其影响与效应具有非延续性和非有效性。”[1]时间副词“曾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短语“曾经”经常在状语位置连用,致使“经”的动词性减弱,副词性增强,最终使“曾经”在状语位置固定下来,成为典型的时间副词。
关于“曾经”的研究,一般都是从现代汉语角度,通过“已经”和“曾经”比较,讨论其语法意义,如马真(2003)、胡正微(2005)等,至于“曾经”的虚化研究,笔者目前只看到张谊生(2003)做过简单的讨论,并且他认为“曾经”的虚化是由于“重新分析”的作用,我们认为“重新分析”只是语法化完成的标志,而非语法化的过程。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曾经”的形成过程作深入的描写,并分析其成词的原因是由于句法位置的改变。
一、“曾经”的虚化过程
在古代汉语中,“曾”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副词,动词“经”为“经历/经过”义,约从六朝起,“曾”开始修饰动词“经”,作为一个词组而存在。如:
(1)时尔朱荣兵威渐盛,曾经肆州,庆宾畏恶之,据城不出。(《魏书》卷二六)
(2)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韩愈全集》卷五)
以上两例,“经”在句中处于谓语这个核心位置,是典型的动词,后面跟表示地点的宾语。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因此“曾经”后面的地点名词作宾语也是最基本的。随着认知域的扩大,“曾经”后面的宾语逐渐由空间领域扩展到时间领域,即宾语的泛化,如:
(3)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徐陵《徐孝穆走笔戏书应令》)
(4)仵起曰:“此榻曾经先王坐。”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北史》卷一八)
(5)曾经玉女照,屡被仙人磨。(《全梁文》卷六十三)
不过此时的宾语不是简单的时间名词,而是由主谓短语作宾语表示时间,虽然句中有两个动词共现,但“曾”修饰后面整个“经+N+V”,并强调在以往的时间内所经历/经过的事情,“经”的动词性依然很强,是句中的核心动词。有时,“曾经”后面可以直接跟动词,如:
(6)玄真祖、父,皆亡殁于岭外,虽曾经恩赦,而未昭雪。(《旧唐书》卷一九三)
(7)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杜甫《江头四咏?????》)
(8)十娘咏曰:“素手曾经捉,纤腰又被将。即今输口子,余事可平章。”(张?|《游仙窟》)
这3例中,两个动词在共现的同时又紧密相连,“曾经”一般在另外一个动词的前面,这样“经”的动作往往成为条件,而后一个动词的动作则成为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因此“经”的动词性弱化,后一动词的动作性增强,谓词性短语“曾经+V”的内部结构关系逐渐地由动宾转向了偏正(状中),语义重心也转移到后一动词上面。由于主语为受事,“经”的“经过/经历”义还是比较强,但“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在状语的位置,两者之间粘合度增强。“经”的词义开始虚化,变得抽象,为副词“曾经“的形成奠定基础。
随着句式的发展,主语也可以成为动作的主动者,如:
(9)玉辇曾经陷楚营,汉皇心怯拟休兵。当时不得将军力,日月须分一半明。(汪遵《樊将军庙》)
(10)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全唐诗》第三六○卷)
(11)问曰:“父祖之妾,曾经有子,父祖亡殁,改嫁他人,而子孙奸之,得同凡奸以否?”(《故唐律疏议》卷第二十六)
(12)答云:“此是楗槌集僧得住之相,颇忆曾经举手相引时不?”智者即悟。(《全隋文》卷十二)
(13)头焦鬓秃但心存,力尽尘埃不复论。莫笑今来同腐草,曾经终日扫朱门。(秃帚《邢君才旧宅三怪诗》)
(14)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陆畅《题独孤少府园林》)
动词的主语为施事,语义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后面动词上面,如果把“曾经”去掉,不影响句意,并且,在“曾经”的前后还有其他时间词与之对举,如例(9)中的“曾经―当时”、例(10)中的“曾经―今日”、例(12)中的“此是―曾经”、例(13)中的“今来―曾经”等,这时候,“曾经”已经成为典型的时间副词,强调“曾经”在语法意义上着重强调的是行为、动作、情况发展成为过去的一种状态,而现在这种说情况已经不存在。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时间副词“曾经”在唐朝初期已经形成,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