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成曲调,情已在先.doc
未成曲调,情已在先
摘 要: 新课导入是教学步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导入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及其遵循的原则进行诠释探讨,以揭开语文课堂成功教学的序幕。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 导入设计 有效导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非常著名的句子,琵琶女在演奏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的氛围之中,也正因如此,她的演奏才格外打动人心。一堂好的语文课亦是如此,好的导入如演戏前的开台锣鼓,未开台,先叫座,往往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一种让学生欲罢不能的功效。因此,巧妙的导语设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想象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把握好导入设计的方法,通过精彩而成功的导入,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上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近几年我在不断地探索和揣摩,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导入,以飨读者。
一、专题版块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在教授《致橡树》时,我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树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而且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再如,在讲授雨霖铃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中,宋词无疑是众多美丽的奇葩中最为耀眼的一束,她像一座丰碑让后人景仰膜拜,在我们领略了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词之后,今天让我们在一同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欣赏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阴柔之美。”
二、由面到点导入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有天高地广,金风送爽的心旷神怡,也有北雁南飞,霜风凄紧的萧索悲凉。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有人独上西楼,萧索寒秋,只见残月如钩,梧桐深院,秋夜里,李后主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在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番情致。”再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辛弃疾来到历经沧桑的京口北固亭,同样情难自已,书写下一曲《永遇乐》,引起后人无限感慨。”这样的导入,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趣味故事导入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老师倘能结合课文谈及一些故事或典故,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拿来主义》时,我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东西,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不会因为吃了肯德基就会变成美国人,美国人也不会因在家中摆放了中国的瓷器就会变成中国人。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立即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我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四、设疑法导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所,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好的设疑,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设疑,又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