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帘子已经远去的陇中民问艺术奇葩.doc
板帘子已经远去的陇中民问艺术奇葩
在陇中农村灶头上放着三层板子和木头架用来摆放器物,当地人叫它灶爷板。在灶爷板由下往上的第二、三层的板沿上会贴一种用纸做的帘子,用来遮丑挡尘,被称作“板帘子”。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进陇巾农村的厨房,你就会发现在陇中农村的厨房里会有一个土块或砖块砌成的搁置几个锅的墩(大多数为土块砌成),当地人把它叫做“灶头”。
一般家庭都是3眼灶,灶头左面一个灶眼搁一个大锅,为副灶,即备用灶,通常在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招待客人时与主灶一起用;右边前一个大灶眼搁一个大锅,后一个小灶眼搁一个小锅(当地人叫后锅),前后排列,为主灶,为平常生活用。
在主副灶的后面,左右各一个“F”型的木架,与后墙和灶头相连,在两个“F”型的架子上会搁一块木板或综合材料板,大多数的是综合材料板,因为它的成本很低。综合材料板是用粗细相当、长度相同的向日葵杆子并到一起,然后用直径6毫米左右的3根竹子左中右穿插连到一起。
然后再在上面用水调和红土与熟米米石粉末。米米石,陇中俗名,一种晶体矿物质,易碎;平常把它放到有火星的地方,如正在供暖的炕洞或正在做饭的灶火堂。经过一段时间的烘烤,它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类似石灰的极易碎的白色物质,如果用擀面杖擀碎后,加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得极其坚固如石头,当地人用它混合红土粉制成炕裙、炕头、灶头等,既红光喜庆又牢固坚硬,把上面刮平刮光,特别坚固而且光滑,为了减轻重量,下面一般是不抹的。
最下层不放固定的东西,平常随便放一下烙馍罐、发酵盆等,第二层搁板平常放置碗筷、舀饭勺、铲锅刀及调料、油盐酱醋等,再上一层搁置厨房中不太常用的东西,如锸子、馓饭叉等,最上层即为顶层,主要放香炉、香裱等,这三层板与那两个“F”型木头架的组合,当地人把它叫做灶爷板。在灶爷板由下往上数的第二、三层的板沿上会贴一种用纸做的帘子,用来遮丑挡尘,当地人把它叫做banyan zi,这种帘子既非珍珠所串成,也不是用布料裁制,而是用纸做的(笔者猜测可能与当地农民的生活一直比较贫穷有关)。
虽然这种帘子是用纸做的,但是这种帘子的做法比较特别,由于自己儿时曾多次帮助奶奶及母亲做过这种帘子,至今,对它的制作步骤及方法仍记忆犹新:
第一道工序:剪纸。将自家收藏的或借来的专门做板帘子的剪纸,依据自己家灶爷板的长度和相邻两板之间的高度(长度和高度一般都是固定尺寸)以及板帘子剪样的大小进行折叠,折成一沓,用细纸绳或针线将折叠成一沓的两张纸和板帘子剪样钉在一起,进行剪制,完成剪制后将板帘子剪样取下收藏或归还。
第二道工序:熏制。依据自家灶爷板的长度和相邻两板之间的高度找来两张稍长稍宽(稍大才能起到遮挡作用)的韧性比较好的白麻纸(也有的用报纸)准备熏制。找一块木板(因当地农民生活贫寒,一般用厨房、仓房的门来熏制),将准备好的两张白麻纸并列铺到木板上,喷水润湿,用笤帚扫平展或用手小心地拉平展;再将已经剪好的两个板帘子两方连续图案剪纸拉开,分别平铺到上述已经潮湿的两张白麻纸上,让板帘子剪纸也均匀湿透(防止熏制时燃烧);再用针别牢固后,将它翻过来倒扣,并将其两边支起来,用大油灯或橡胶等点燃进行反复、均匀熏制。
第三道工序:裱制。熏好后将它从门板上取下,并小心将两方连续图案的剪纸从白麻纸上取下,便形成底黑图案留白的两张黑白分明的画。用红绿色的纸剪出一头稍小一头稍大的三角形(要剪成是吉祥图案的三角形),用这些红绿纸条将熏好的两方连续图案一一隔开并粘好,在板帘子的上边用黄色的纸条粘好(黄色纸条有敬灶爷之意,黄色在当地是黄金的象征,是尊贵的象征,当地的香裱就是黄纸做的,而灶爷是当地人民认为是主管一家温饱平安的神,所以在板帘子的上面粘贴黄色,而且将用“F”型架子与板子组合的类似简易橱柜的厨房用具,当地人叫做灶爷板);将已经做好的板帘子后面再裱制一层白麻纸,使其牢固,不易撕烂;最后将已经裱好的板帘子粘贴到灶爷板由下往上数的第二、三层的板沿上即可。
为什么当地人把这种在灶爷板上用纸做的“帘子”叫做ban yanzi呢?笔者通过与当地老人多次的交流,他们都说一直叫ban yanzi,但是用汉字怎样写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思考过。随之,笔者又翻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得知:最有权威的命名要数定西市文化馆的颜重鼎先生发表于清华大学主办的《装饰》杂志在2007年第04期《陇中民俗剪纸的装饰特性》一文中提到的“板檐子”。因为颜重鼎先生是年龄比较大的陇中人士,同时他又是正高职称的专业人员,所以好多人士便都沿用了他的写法。但是笔者经过再三思考,发现将陇中的这种厨房用具写作“板檐子”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檐子”一词古代是指妇女所乘的轿子,然而,民间关于这个物品的称谓都有它的来源,笔者经过多次查阅,但遗憾的是均未找到相关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关“文学”名称由来的探讨.doc
- 有关《兰亭记》的几点谬记辨正.doc
- 有关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党建工作理念的几点思考.doc
- 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doc
- 有关服装表演的设计与艺术探讨.doc
- 有关爱情,还是有关生命.doc
- 有关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doc
- 有关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doc
- 有关采用橡木桶替代品酿制葡萄酒的探讨.doc
- 有关钢琴演奏中放松问题发展的历史性综述.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