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赵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赵青.doc

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赵青   摘要:本文从赵青的舞蹈艺术生涯着眼,深入研究她的艺术成就与其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及成长经历的关系,揭示她成为艺术之花的路径,为舞蹈事业的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赵青 舞蹈事业 宝莲灯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60年中,中国舞蹈走过了艰难而又令人欣慰的成长历程。今天的成绩,无不渗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舞蹈家们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奠基和耕耘,中国的舞蹈教育逐渐从建国初期的“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向现代学校教育模式转变,并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   新中国创建初期,赵青通过超乎常人的勤学苦练,以追求卓越的艺术境界为奋斗目标,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执著地追求艺术真谛,故终成一家,屹立于新中国舞蹈艺术之林,成为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舞蹈表演的艺术生涯      1951年,赵青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1952年成为中央歌舞团建团后的第一批演员,1954年被选送北京舞蹈学院插班深造,学习期间因参加《天鹅湖》中的第三幕“西班牙舞”而初显艺术天赋。1955年,赵青曾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她参加了群舞《鄂尔多斯舞》的比赛,并获得金质奖。1956年毕业后进入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开始舞剧创作生涯。除因担任《宝莲灯》中的“三圣母”而享誉舞坛外,代表性的舞目还有《小刀会》《刚果河在怒吼》《八女颂》,另外还编导并主演了《梁祝》《刑场上的婚礼》《剑》等中型、大型舞剧,并于1982年、1987年先后两次举办个人专场晚会。   美国舞蹈理论家、批评家约翰?马丁在《舞蹈概论》中说:“一个伟大创造者的作品得到人们的承认和接受,是很少出现在他自己那一辈人中,而且通常是仅出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的。”赵青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的优秀代表之一,探索了中国民族舞剧的表演方法,树立了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的表演范例,形成了富于戏剧激情的表演风格,彰显了勤奋不止的艺术个性,其丰富的艺术经历、艺术创作,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借鉴经验。      二、得天独厚的艺术世家      赵青,1936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世家,其父赵丹是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其母叶露茜也是优秀演员。赵青从小在表演艺术环境的熏陶下成长,四岁就以“露丹”的艺名,在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与当时中国电影界的大明星合作拍片,一连拍了十几部,成为当时的电影童星。这样的经历对赵青的演艺生涯影响深远。   而后,赵青在父亲赵丹引领下去看上海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天鹅湖》激动人心的旋律、无言胜有言的舞姿、美丽公主变成天鹅等情节,深深打动了赵青。从此,赵青开始迷恋、追求舞蹈,渐渐地产生了为之奉献的念头。赵丹非常支持她,说:“我看这孩子应该马上去学芭蕾!对!长大搞舞蹈!搞舞蹈!女孩子跳舞再美不过了!”赵青在《我和爹爹赵丹》中记述道:“在我爹精心培养下,我从十岁起一心学舞蹈,逐渐入门。”在父亲赵丹和继母黄宗英的陪伴下,赵青开始专心学习舞蹈,向俄罗斯人玛格兰姆、巴兰诺娃和索科尔斯基夫妇学习芭蕾,向依林娜学习外国风格舞――“铃鼓舞”,为了学好芭蕾舞,赵青还曾学习俄语。赵青的成功与父母的引领是分不开的。      三、博采众长的艺术之路      1951年,不满16岁的赵青正式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自此赵青的名字就与中国舞蹈,特别是中国舞剧,联系在一起了。赵青在院长欧阳予倩“一手伸向古典,一手伸向西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舞蹈的全面学习和训练。芭蕾舞,她师从俄罗斯老师索科尔斯基与巴兰诺娃夫妇;古典舞,她接受的是昆曲名家韩世昌、马祥林、侯永奎、侯玉山的言传身教,从唱、做、念、打中懂得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从艺态度。她还有幸接受诸如欧阳予倩、梅兰芳、白云生等艺术大师的指导,以及新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康巴尔汗等人的亲传言教,通过观看民间舞蹈的调演与会演、到民间采风、向老艺人学习等,赵青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功底。   195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成立,赵青很快就成了团里的“顶梁柱”。从主演“花鼓灯”小场“抢手绢”和“白荷花”起,她就开始探索舞蹈表演艺术的真谛,体悟表演观念与技巧的关系,比如表演要求演员“去掉杂念”,进入角色要“忘我”,演员在舞台上要有如入“无人之境”的“当众孤独”的本事等。   赵丹的言传身教,是赵青艺术成长的关键因素,刚进中央歌舞团时,同台演出的梅兰芳等也不时地给赵青以指点,但更直接、更深刻的教诲则来自赵丹。赵丹说他的表演每每来自绘画的启示,例如绘画讲究对比、陪衬、含蓄、留有余地、要浓必先淡等,那是前人千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