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稻曲病菌分离及致病力探究.docVIP

黑龙江省稻曲病菌分离及致病力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稻曲病菌分离及致病力探究

黑龙江省稻曲病菌分离及致病力探究   摘要:对黑龙江省主要稻作区的稻曲病菌进行采集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纯化的稻曲病菌株19份,菌丝颜色多为白色,生长后期边缘逐渐变为黄绿色。菌株W3、W1、Q3、T4、T2、W5致病力较强,而H2、J1、J3致病力较弱。五常地区菌株致病力最强,而佳木斯地区菌株致病力最弱 关键词:黑龙江省;稻曲病菌;分离;致病力分化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4.019 Study on Isolation and Pathogenicity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MA Bo (Qiqihar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6,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s collected and isolated, identified U.virens from the main rice-growing area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9 pure U.virens were isolated. The most of them were white and gradually became yellow-green in the later stages of growth.The strains W3, W1, Q3, T4, T2, W5 had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H2, J1, J3 had weak pathogenicity.The pathogenicity of strains from Wuchang area were the strongest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strains from Jiamusi area were the weakest.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Ustilaginoidea virens;isolation;pathogenicity 马 波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水稻病害[1-2],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3-6]。黑龙江省自1986 年在五常市?l现以来,现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该病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生态区采集稻曲病菌株,并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皆在为该地区稻曲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株分离 分离2014―2015年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五常、佳木斯5个水稻生态区的稻曲病粒 1.1.2 培养基 PSA:马铃薯200 g、鹿糖20 g、琼脂20 g、加水至1 L。PS:马铃薯200 g、鹿糖20 g、加水至1 L 1.2 试验方法 利用挑单孢法建立单孢株系,分离单孢菌株。将从黑龙江省各稻区采集的稻曲病病粒剖开,取中间白色物质放入含抗生素(卡那霉素50 mgL-1)的PSA培养基上培养。培养3~5 d,待长出菌丝后,挑取继续培养7 d左右后转移到液体培养基培养4 d带产生分身孢子。将分生孢子调成浓度为105个mL-1,取孢子液,另加无菌水涂布在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4 d,待孢子萌发时挑单孢 1.3 调查项目 观察分离纯化的稻曲病菌菌株。记载发病穗上的稻曲球数,平均稻曲球数=发病穗上的稻曲球数÷发病穗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区稻穗上稻曲球数 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稻曲病发生情况有所差异,稻穗上的稻曲球着生数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地区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表1),五常地区稻穗平均着生稻曲球最多,而佳木斯地区最少 2.2 稻曲病菌株分离 对黑龙江省各大稻作区采集的稻曲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及生物学鉴定(表2),目前得到纯化的稻曲病菌株19份,菌丝颜色多为白色,生长后期边缘逐渐变为黄绿色,但各地区不同地点采集的菌株外观存在一定差异,其遗传背景是否相近,还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研究 2.3 稻曲病菌株致病力分化 不同的稻曲病菌株之间致病力情况不尽相同,从表3可以看出,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通过人工接种后,稻穗平均菌球数以W3、W1、Q3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