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2017.4.1.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断句方法2017.4.1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全班文言文断句(第4题)均分5.5分。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难度较小。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字词来理解文段大意。本题选错的有17人:王丽君、 熊颖、 李东麟、 张艾滨、 彭昌旺、 杨昕宇、 潘盈汐、 段子越、 邹康、 周婷、 杨雨家豪、 张朝峰、 谭林芳、 雷艾莹、 刘源、 杨静叶、 刘忠澳。 月考情况: 全班文言文断句(第4题)均分5.1分。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难度较小。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字词来理解文段大意。本题选错的有16人:李应蛟、 罗燕玲、 任晓宇、 卢翠林、 叶向辰、 朱铭敏、 胡杰、 谢昭瑞、 谭宏渊、 周博文、 陈世璇、 张敏、 陈家宽、 龚玉山、 沈博文、 向意衡。 月考情况: 文言文断句的原则 先从“句读”谈起。 关于什么是“句读”,前人的说法不一。其中,元代黄公绍的观点最令人信服。他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但是,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以下断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显然是将“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的“诵读上的停顿”混同于“句意停顿”了。 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语绝处”不加以停顿,那么就会使句意发生扭曲和变化。如: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必修三);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史记选读》)。第①句的意思是“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能的大夫,出使他国而能不被诸侯侮辱”;而第②句似乎应该翻译为“赵王认为,贤能的大夫能出使他国而不被诸侯侮辱”。这两句译文的含义相差很大。显然,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第①句的断句才是正确的。 断句的基本原则 ⑴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本纪》)。 ⑵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⑶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例如,“久之/荆柯未有行意”(《刺客列传》);再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屈原列传》)。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⑷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羽本纪》)。 ⑸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 ⑹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 ⑺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⑻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例如,“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孔子世家》)。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断句步骤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例1: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