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导书休论——对“在一件书法作品中繁简字不得相搀杂”的驳论.pdf
· 62·
主导书体论
— — 对“在一件书法作品中繁简字不得相搀杂’’的驳论
周树心①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贵州 贵阳 550004)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2-62-3
《书法报))2006.7.5第27期第4版摘登了2005.8.16《重庆政协报》的一篇文章,并且附了一方印蜕。
文章说这方印的作者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误成了“重庆中国三陕博物馆”……。
这恰恰是我案头拙文《学书学印散记》《未竟稿,暂名)中有关《字法》一节中所述诸事之一端。兹录拙
见以求教于识者。
一 、 辨“峡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山部确无“峡”字。但有一“陕”字在阜部(见中华书局以陈昌治刻本为
底的1963年版《说文))305页上):
陕,隘也,从阜,夹声。铉日,今俗从山,非是。侯夹切。(周注:楷书之后,峡已从山而不再一定从阜。
后详)。
《说文})306页·上又有一陕字:
陕.弘农陕也。古虢国季于所封也。从阜·夹声。失冉切。《说文))213页·上:
爽,持也。从大侠二人,古狎切。
《说文)213页·下:
莛,盗窃怀物也。从亦(周注:古腋字)有所持。俗谓蔽人卑爽是也。弘农爽字从此。失冉切。
据1982年3月北京中国书店根据康熙五十七年项氏玉渊堂刻版影印之《隶辨)}472页2行“陕”[按]:
《说文》陕县之爽从爽。爽从二人;陕隘之陕从爽,爽从二人。碑书爽为炙,夹即爽字,陕与陕相混无 ’
别。
《隶辨))778页4—5行,《桐柏庙碑》、《西狭颂》(周注:皆汉代名碑)之陕,均作“狭”,并于779页第l行 ·
注日:
… … 狭代陕行之久矣。
据此:陕、陕、狭、狭,皆分之峡(峡)字。
根据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以下简称《字形表》)和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
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
陕有篆形
① 作者简介:周树心(193l——),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书法篆刻理论。
主导书体论 ·63·
陕.狭 陕 狭有隶形
峡,峡则篆隶字形皆无
可证:峡是在楷书出现以后,而且是将“峡”定释为“两山夹着的水道”(见《辞海》)之后的“规范”楷书字
形。
汉字“简化”时,吸取了隶书中“陕与陕相混无别”而将右部都作“夹”,仅依靠阜来区分陕和峡了。
二、说字 一、●y1.J
《说文》是成书于1900年前而沿用至今的基本可以信赖的小篆工具书。但限于它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
件,现今已不足以视为“准则”。
例如:《说文》无刘字;而《字形表》第1010再则将刘字列入第二栏(即西汉已有字形)。而且在刘字字头
旁注以“见《尔雅》”(周注:《尔雅》是汉初诸学者缀缉周、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
书籍)三字。还遵循《字形表》的《体例》,将“《说文》的正体小篆(馏)加[ ]标出,与字头(刘字)并列。”
但《说文》第298页·下“镏”字之下,徐铠的注说从金从耶 (周注:古卯字)。“刀字屈曲传写误作田
尔”,则令人不可理解。
至今《说文》缘何不录刘字,无法确考。有所谓“讳国姓”一说,亦仅揣测而已。
《说文》虽未尽善,但许慎——想来应该是“许慎工作组”功不可没。清人孙星衍《重刊宋本说文
序》:
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义”。“六义”不通,唐虞三代
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
又说:
仓颉之始作,先有文而后有字,“六书”象形、指事多为文;会意、谐声多为字;转注、假借文字兼之。
孙氏在这两段文字中所说的“六义”和“六书”,所指的是同一事物,即汉代学人(如许慎、“许慎工作组”
等等)对汉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汉字成字的六条例规。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和假借。
事实上,转注和假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