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程理論化从诗性智慧到Art.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的课程理論化从诗性智慧到Art

教育學報 ,2012 年,第40 卷第1–2 期,頁15–30 © 香港中文大學, 2012 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A/r/t 歐用生 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 過去,教師在課程理論化方面多採取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觀點,結果課程理論無法 與實際產生辯證關係,教師亦不能發展自己的實踐智慧。最近詩性智慧和A/r/t的概念 企圖依據存有論的典範,從詮釋學、美學和藝術的觀點,探討教師課程理論化的新 途徑。本文主要探討詩性智慧和 A/r/t的概念及其內涵,並由此提出存有論的辯證觀, 以作教師課程理論化的另一途徑。 關鍵詞:辯證;存有論;詩性智慧;遊藝誌 在「語言學轉向」、「再現的危機」等思潮影響下,課程研究領域興起了一股 自我研究(self-study )的風潮,強調課程研究者用自己的聲音說自己的故事,以生產 自己的知識(Pinnegar Hamilton, 2009 )。早在20 世紀 70 年代,Stenhouse (1975) 就有系統地進行這方面的探討,率先提出「教師即研究者」(teacher-as-researcher )的 理念,強調教師要進行行動研究,以自己的「課程實際」為探討和研究的場域,在 實踐(praxis )中反省和批判,由此覺醒課程理論,扮演課程理論家的角色。 這就是教師的課程理論化(curriculum theorizing ),也就是教師如何讓課程理論和 1 實際(practice ) 產生辯證(dialectic )關係,並由此辯證關係中發展自己的實踐知識 或實踐智慧。這種理論、實際及其辯證關係,一直是教育或課程研究上的重要議題, 但大部分研究都依據科學典範,把「實際」視為個人行為,要客觀地加以研究,然後 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觀點加以解釋,結果忽視了課程的複雜性,沒有打開課程 「實際」 的黑箱。所以直到最近,Connelly (2009 )還感慨的說,「實踐」至今仍是個謎,課程 理論對課程的實際世界仍沒有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近許多課程學者從詮釋學、美學和藝術的觀點探討這個議題,如 Macdonald (1988)強調詩性智慧(mythopoetic )的方法,以彰顯學校經驗中靈性、神祕、美學、 個人和人際的層面;Eisner (2002, 2005 )強調教學是藝術,教師是藝術家,要生產 藝術性的知識(artistry )。一群加拿大的藝術家學者更創出了遊藝誌(A/r/tography , 簡稱 A/r/t )這個概念,強調教師不僅是研究者,亦是藝術家,因而要游移 (in-between ) 於藝術家/研究者/教育者的角色之間,將理論、實踐和創造統整起來,將求知、 16 歐用生 研究、教學和藝術創作亦統整起來(Irwin, 2004; Irwin Springgay, 2008; Springgay, Irwin, Kind, 2008 )。 這些研究者強調,理論的建構或知識的生產不僅是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而且是 靈性(精神)的和存有論的;不僅只在知道(to know/episteme )某些事,還要追問 成為(to be/ontos )某些事意味着甚麼。詩性智慧和A/r/t 放棄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觀點, 採用存有論的典範,將教師納入研究和理論化的過程,作出存有的抉擇,發展較為 個人化的知識;將人的潛能和冥想的、積極的知識生產時刻連結起來,將身、心、靈 連結起來,不僅明察秋毫,以減少偏見,更善用人的潛能,重新看問題,生產新知識。 這些研究對教師在課程理論化方面提供很豐富的觀點,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才剛起步 (許楓萱,2009 ;歐用生,2010 ),有繼續深入探討的必要。 本文主要從理論和實踐辯證的觀點,探討詩性智慧和 A/r/t 的概念及其內涵,並 由此提出存有論的辯證觀,以作教師課程理論化的另一途徑。 詩性智慧的課程理論化 過去有關課程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