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

《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学案 一、复习要点 1.背诵18.5章和1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 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 二、重要思想陈述 1.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和献身精神。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到底。这种精神曾激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2.儒道之辩: 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 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他的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之意,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之情。而长沮、桀溺从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来否定孔子的这种做法,觉得他的主张难以拯救社会现实。孔子十分看重这些不愿在乱世中做“中流砥柱”的隐士,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很想和他们交流沟通。面对不同的观点,孔子一方面无可奈何,一方面坚持己见,知其不可而为之。 3.现实意义: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做无谓的牺牲。 三、课文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 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而谁以易之 C.孔子沐浴而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D.之三子告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1.A(夫:那;B连词,因为/介词,跟,同;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D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往者不可谏(规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 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耰而不辍(停止)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 植(种植)其杖而芸 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道义) 2.B(A谏:匡正,挽回;C植:立、插;D义:宜,应该)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君曰“告夫三子”者 ②往者不可谏 ③是鲁孔丘与 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3.B(①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②助词,…的(事物);③通“欤”,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④介词,跟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②君臣之义 ③明日,子路行,以告 ④子路行以告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D(①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③④介词,把,后面都省略了“之”)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子见夫子乎 ②有心哉,击磬乎 ③子为政,焉用杀 ④使子路问津焉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B(①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吗;②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③疑问代词,哪里;④兼词,于之(向他们)) 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至,则行矣 ②深则厉,浅则揭 ③夫执舆者为谁 ④何以伐为 A.①②同,③④同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