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报道应注意的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农”报道应注意的问题.doc

“三农”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挖掘有农村特色的典型      典型事例最具有说服力,也最鲜活,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宣传典型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典型事例最能反映特定环境中特定事物的本质,最能体现报道的主题思想。我们要站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贴近农民,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观察、寻找、发掘、报道农民关注的事情,注重抓取带有方向性、引导性的问题,反映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人和事。   在典型事例的宣传中,要注意选择最具时代特征的典型。典型性是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的,不去挖掘众多事例就无法进行选择比较,也难以拿出最典型的事例来。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作品《菜头、鱼头、蟹头当了村头》(辽宁电台),几位作者就是在跑了近百个村,对比观察了几十个基层村委会之后,在盘锦市大洼县找到了最能反映农村科技带头人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事例。一篇作品可能只容纳两三个事例,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往往要挖掘几十个,十中选一,才能使典型事例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在典型事例的宣传中,应特别注意不断发现新的典型,针对不同时期要求开展不同特色内容的典型宣传。有些记者虽然懂得典型宣传的重要,但不能根据工作的新进展,不断寻找新的典范,遇到新的宣传任务就找老典型出来讲一通,这未必会有好的效果。当然,如果老典型有新作为则另当别论。   在典型事例宣传中,应注意不要对典型任意拔高。典型的作用在于可信、可敬、可学,但不一定完美无缺。有的记者有时添枝加叶进行美化,不仅违背真实性原则,而且会破坏典型在受众中的形象。   要做到典型宣传经常化、系列化,长流水、不断线。记者应当经常深入基层,采访鲜活感人的典型事迹,做出鲜活感人的节目,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使这些典型真正起到树立学习榜样、弘扬社会正气、正确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注意捕捉有农村特色的细节      报道一件事只有梗概,没有细节,特色就出不来,味道就不浓。寻找到和利用好有农村特色的细节,是做好“三农”宣传不可忽视的手段。   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张玲兴和她的三位母亲》中有一个感人的细节――“拐杖”。张玲兴是一个中年丧偶命运多舛的农村妇女,她不但要抚养三个未成年子女,还要赡养三个平均年龄90岁、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自己的养母在三位老人中是关系最亲一个,给她配的拐杖却是用树枝做的弯木棍;婆母的拐杖是集市上买来的竹子做的;而与自己关系较远的继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则是漂亮的龙头拐杖。她的原则是:越亲的关系,配置标准越低。记者通过这些细节的叙述,展示了人物的美好心灵,展现了人物的崇高精神,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细节在展示生动屏幕形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记者精心选取角度,在细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突破了细节的表层含义,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写人物和事件特别要有细节,没有细节就构不成活的画面。      注意使用精彩的农民语言      农民语言不同于工人语言或市民语言,它具有农村的风味和特色,如:短语多,形容词少,形象、干脆、生动,上口、富有生活气息等。   广播作品《菜头、鱼头、蟹头当了村头》(句中的“头”都读儿化音)堪称使用农民语言的报道典范。“天撒冷了,农民们都在忙活着拨拉算盘子秋后算账。大洼县西安镇冒出了一个‘成吓人’(吓人)的消息:几个村的村民揣钱揣翻了兜。这事传的风快,把许多人给弄愣了,这是咋的了?”摘录的农民语言更是生动:“现在老百姓盼望的是啥呢?就是发财,就是抓钱,这是真格的。我吃多大苦,受多大累,能够富起来,房像房,家像家,穿像穿,吃像吃,这是最好的标准。”   农民的语言采集起来很不容易,要长期深入下去和农民多接触,在接触中要能和农民打成一片,打成一片了,才能毫无拘无束地交谈,精彩的语言往往是在无拘束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有经验的农村记者在采集语言上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机会:农民一些很精彩的话常常是脱口而出,有时记者请他再讲一遍,他已记不起刚才是怎么说的了。因此,采访时要认真听,认真记。   “三农”宣传在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只有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宣传力度,把“三农”报道拍出农村味,拍出地方特色,才能为加快科教兴农战略步伐的实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广播电视协会)   栏目责编:胡江银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