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与“贫民窟”的均衡.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娱乐圈”与“贫民窟”的均衡.doc

“娱乐圈”与“贫民窟”的均衡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于青少年来说,电影电视更是他们在学习之外了解大千世界的媒介环境。青年是影视剧的主流观众,他们欣赏影视剧并从中获得对自身的一种参照,但我国影视剧中的青年却与他们相去甚远。      中国电视中的青年来自“娱乐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一股“韩流”袭来,一大批优秀的韩国青年励志剧《加油,金顺》《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等在我国传播时,我国自己的青年影视剧在青少年中消亡了。当青年影视剧再度觉醒之时,出现的一大批以青年表现和青年关注为主的电视剧却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豪华场面,吸引眼球。场景是电视剧叙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承担着表明主人公身份、交待事件发生地的作用,在视觉文化的感知心理学中,场景给观众最直观的美丑的感觉。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眼球经济对视觉美感和视觉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豪华、浪漫的场景也就成了青年电视剧中重要的表现元素。赵宝刚导演的《奋斗》中,为广大青少年所共鸣的“心碎乌托邦”,是陆涛、米莱、华子、向南们共同的居所,那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房间,每个人的房间有自己的大幅写真,篮球架、小花园、酒吧通通被集中在这么几个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居住地。类似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豪华在“超女”主演的电视剧《美丽分贝》中也有表现。   “明星”作秀,星光熠熠。参与商业运作,明星成为影视剧市场运作中的重要资源,当红明星的出演往往能够吸引众多观者的兴趣。如由“超女”主演的《美丽分贝》,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的明星韩庚主演的电视剧《青春舞台》,阵容强大的帅哥美女出演的《爱情魔法师》,2009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在青少年急需一些影像参照的时候,这些青春偶像剧在他们中间掀起了一个个的收视高峰。而剧中的青年却是“明星作秀”,他们的生活不是青少年真实的生活,更像是现实中的明星写照。他们拥有豪宅名车,物质生活优裕。电视剧没有给广大青年提供现实生活的参照和鼓舞,明星式生活对广大青少年的疏离,只能成为他们无聊时的消遣。   故事简单,只谈感情。这些由刚出道或成名的明星主演的电视剧大多没有多少内涵,电视剧里的青年生活优裕而空虚,感情问题是最大的困扰,青年人整天围着感情打转。这类电视剧多是影视公司对明星的炒作,以其中大胆的生活化经典台词赢得观众。赵宝刚新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多次出现包含“青春”“我做主”之类台词,与剧名过度契合显得牵强。   电视、电影在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文化,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形成中有积极的作用。电影和电视是青少年与广阔的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是他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是青少年学习做人道理的参照。而这些社会教育意义在这些以青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中却走向了虚无。      中国电影中的青年来自“贫民窟”      20世纪90年代,以电影学院87班发表《中国电影的后“黄土地”现象――关于中国电影的一次谈话》①和胡雪杨的“率先自我命名”②为标志的新生代为我国青年电影带来了一丝春风。他们的影片带着对第五代宏大的民族寓言式叙事的反叛,表现出了对边缘人的钟爱,尤其是边缘青年的真实生活。   以新生代影片以及优秀的DV作品为例。新生代青年电影的代表如王小帅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娄烨的《苏州河》、贾樟柯的《小武》等,场景、主要人物都是偏离主流的“边缘”人群,以展现一种独白式和回忆式的经验性成长母题,青春的自怜、呓语为标志。这种个体的、感性的叙事,被配以平民窟的场景和边缘人物。《苏州河》一开头苏州河畔破烂不堪的楼房,独白中“我经常一个人带着摄影机去拍苏州河,沿着河流而下,从西向东,穿过上海……”而影像中却跳过繁华的上海,记录了堆满垃圾的脏乱恶臭的苏州河以及苏州河周边残破的房屋。大学生DV作品《贼》中,跟随主人公大弯头和张三的脚步,我们看到的是很少进入主流城市表现的路边弹着月琴乞讨的老人以及他身边蓬头垢面的小偷同伴,墙壁上横七竖八的“办证”广告等等。《苏州河》中的小偷马达、开心馆的“美人鱼”美美,《十七岁的单车》中的“现代骆驼祥子”小贵、偷穿主人衣服的仆人,他们普遍生活的贫穷、挣扎甚至有点畸形,这也是我国青年电影表现出来的特点,即主要人物边缘化。   电影语言透露着明确的后现代性。《苏州河》《小武》等当代青年电影对第五代宏大叙事的突破还表现在其影像风格的后现代性。大量的长镜头,无规则的晃动、推拉镜头,不完整构图镜头,杂乱无章的空镜头,剪辑中的碎片式拼贴,大量的内心独白,影片似乎借此来表达跳动不安的青春,可这其中却渗透着对“真实”的迫切追求。这与克拉考尔的照相本体论、法国新浪潮、真实电影等不契而合。《头发乱了》《北京杂种》瞬间的表象、情绪的碎片、不连贯的事件、游移不停的运动镜头的摇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