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线高速上(四) 古邑嘉积.doc
东线高速上(四) 古邑嘉积
在风光旖旎的万泉河畔,有一座酷似天神金牛在卧的地方,这就是古邑嘉积。
天赐美名 积善嘉积
万泉河孕育两岸的物华天宝,是它造化两岸的商埠。天贲嘉积,善仁可风。唐贞观5年设置容琼县,唐显庆五年容琼县改为乐会县,建治于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今长坡镇福石岭村委员会的泗村),隶琼州。元至元二十八年将乐会县西北割出另置会同县,建治永安都半定乡鸟石??,又称梁堀村(今大路镇境内),隶属琼州路军民安抚司。明嘉靖戊申年移往瑞赵都(塔洋)。民国1914年因会同县与湖南省辰沅道之会同县同名,故易名为琼东县。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称琼海县建治嘉积镇,翌年折出万宁县。
古邑嘉积属于积善都,《琼州府志》称明代初期会同县有个集市嘉积市。武帝置郡琼州之初“善人”移迁来琼甚多,是指当时从事商贸的两广、闽籍及北方中原人。可见嘉积名称寓意深长。
天功造物 第二商埠
万泉河给嘉积商埠带来的兴隆,万泉河两岸丰富的物产,及收购的山货、海产品畅销岭南和大陆中原大地,嘉积吸引了两广、琼州、闽籍及中原的“俚人”、“善人”移居嘉积。早期古邑嘉积有四市、五坊、十三行铺家房屋计千幢以上。
早期嘉积四市即东门市、南门市、西门市、北门市。清代北门市(下街)在现嘉祥街和积庆街交口下街两侧,号称嘉积第一市场;两门市(高土下市)现新民街接溪仔街处,号称嘉积第二市场;南门市即现在的帝苑大厦一带为第三市场;现嘉积中心市场是民国时期的东门市,号称第四市场。
五坊为太平坊、高弟坊、联桂坊、登科坊、阜民坊。
十三行:1、米行在老元享街约15米长,东段经销大米西段靠近嘉祥街一带,亦称萎行。2、鸡行在早期的高弟街(高弟坊),现五德街,主要经营二鸟、猪仔,后来猪仔行迁往东门市再迁环市马路旁。3、猪仔行,环市马路旁现卫生站对面。4、槟榔行,清代横街(积德街、积庆街)是嘉积最早的槟榔行。5、铁锅行,现嘉祥街南段嘉积最繁华的街道,有传誉称“善人行”、“嘉善行”,民国初期改为嘉祥街。6、打铜行,原太平坊西段现新民街武装部所在地,主要铺店是加工精制各种金、银、首饰、铜、铁、锡之制品。7、鱼行、豆仁行,在原太平坊南门老街。嘉积鱼行名称繁多,有诚源、茂源、福源等鱼行……豆仁行专门经营各种豆仁、花生仁、种了之类。8、车行,嘉祥街北段,土要是过往嘉积的牛车、马车停放。9、木良行,现新民街朗行巷,高土下市一带,相传早期木良行是货郎了的小集市,又是货郎了早出晚归杂居客栈的聚集街行。当时的货郎了每人靠一对箱木良或一对竹筐打拨着木良鼓招揽顾客,叫卖各式各样的杂货。10、米卑凸行(饭团),早期东门上街,现纪纲街市中医院后门一带。专卖各种烧猪肉、熟鸡、鹅、鸭肉配米卑凸。米卑凸美怡食,肩挑上街叫卖及市场小摊贩众多。11、盐行,新民街中段。盐行除经营盐外,还有各种精巧玲珑的箩筐、藤笠、葵笠、篾笠、花篮、簸箕、鱼笱等土产杂货。12、牛车坡行,嘉积北门一条街。牛车坡是过往嘉积牛车、马车停放地。也是会同、乐会、定安、文昌、万宁、陵水、崖县、海南东线七县的水牛、黄牛、耕牛、菜牛的大集中坡市。13、木行最早期集中溪仔街,也称两江街、洞岭街、福岭街。依托万泉河运输。主要经营各种小料,收购各种山货、海货,还经营各种民办葬事用品,如棺材、石碑之类。
1914年会同县改为琼东县,时任民选县长王大鹏,将嘉积建成海南第二商埠,嘉积五坊、十三行改造为嘉祥、积庆、新民、纪纲、元亨五大街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福泽民生。
民国初期,太平坊、铁锅行中街、上街和新民街等最繁华,街道两旁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层南洋风格的骑楼,最高有四层楼,不少古居外观似平房,其实是两层楼的板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在民国二十年代嘉积小街小巷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瞩目的数百家巨臂商号,绝大多数是乐会、会同人开设的。
早期嘉积巨商、富豪、士绅、官佐号称上等人聚居上街,名门望族号称“一罗二汤三李四何”。颇有名气的巨大商贾有王绍经、林国冕、占行攀等。
地灵人杰 文化名城
古邑嘉积,由于商贾云集,商务繁盛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宗文尚仁、文坛乡邦、泽报嗣裔、造福桑梓”是琼海人的美德,嘉积十三行(街)由外圃园蓊蔚,创办了8所知名小学,即:1、积善小学(保良小学);2、关爷庙小学;3、两江小学;4、登科井小学;5、东区小学(市中医院现址,内含东门庙、保国民、一‘二五保小学);6、东新小学;7、积庆小学;8、觉民小学。后来嘉积觉民小学与琼东师范附小(塔洋)合并为琼海师范附小。其他七所小学合并为嘉积镇第一中心小学。
在1917年由琼东、乐会县创办广东琼崖东路中学(嘉积南门原崇实学堂旧址)1923年升格为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