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乐舞与西方芭蕾舞之审美差异.doc
中国古代乐舞与西方芭蕾舞之审美差异
摘要:从美学和审美的角度开看,中国古代乐舞与西方芭蕾舞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审美的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首先,从两个方面对中国古代乐舞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第一,中国古代乐舞遵循的基本审美原则――圆转回旋;第二,重写意的审美意象。其次,从两个方面对西方芭蕾舞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第一,西方芭蕾舞遵循的基本审美原则――“开、绷、直、立”;第二,重写实的审美心理。最后,分析其产生审美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进行探析,形成中国古代乐舞与西方芭蕾舞的审美情感、审美追求差异之原因。
关键词:中国古代乐舞;西方芭蕾舞;审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07-02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和艺术种类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历史背景下,经过一定的孕育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被大家所公认的艺术产物。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下,会造就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建立起不同的审美标准。中国古代乐舞与西方芭蕾舞就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艺术种类。尽管任何舞种都属于形体艺术,但不同舞种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从美学和审美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乐舞与西方芭蕾舞的差异性逐一进行分析论证。
一、中国古代乐舞的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乐舞可谓是源远流长,内容繁彩,是立足于中华民族这片土壤上,而形成的带有中国标签的舞蹈艺术。它无论在宫廷、以政治为目的的产物而出现,还是在民间、以民众娱乐节目的身份出现,都是数千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典型缩影。其审美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乐舞遵循的基本原则――圆转回旋
从出土的历代文物和史料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国古代乐舞的基本形态、造型特点以及动态,其中都显示着“圆”的特征。在中国古代乐舞之中,其表现都具有突出的“圆”形收拢性特征。从人体的基本姿态来分析,舞姿造型多呈现头、肩、胯、膝、足相应的异向拧扭,即S形。身体所呈现的是从展到含的动律和动态,身体运动的线路是从外向内的收敛,当将图形连接身体转动起来时也具有回旋连贯的“圆”的图形。例如,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中写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这一句描写出舞者轻盈的旋转如随风飘舞的雪花,展现了舞蹈姿态的圆转回旋的意象,类似这样的舞蹈动作给乐舞增添了韵律,激发了欣赏者的审美想象空间。这种“圆融”“圆润”、 这种“刚柔圆转”“阴阳回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思想和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美,同时也符合了伦理道德观。
(二)重写意的审美意象
重写意、求意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的审美心理,无论是绘画、书法、园林、建筑还是文学作品无不追求虚实相依的境界。中国古代乐舞也不例外,例如,中国古代乐舞中有许多舞者身着长袖,舞袖长而大、并且是由轻而柔的丝织成的,舞动起来轻盈飘然、缭绕空际。女乐的舞蹈中许多都以袖为容,在许多诗词赋中就有不少关于袖舞的描写,例如,东汉文学家傅毅在《舞赋》中写到:“纤细的罗衣随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刘希夷在《春女行》中描述:“翩袖双飞碟”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舞动时表现飘逸、飞翔的状态,营造天上人间的含蓄、朦胧的意境美。同时,在中国古代乐舞中也通过群舞的构图变化来营造变化多端的鲜明的舞蹈动态之意象。例如,汉代的《盘鼓舞》,通过群舞的队形变化,恰到好处的衬托了独舞,更加成功地营造了宛似群山之态的“仙境之感”,使人赏之余味无穷。
二、西方芭蕾舞的审美特点
芭蕾舞艺术从诞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意大利,成型于法国,在俄国达到鼎盛并且走向世界各地。西方文化极力推崇艺术的科学化、逻辑化,所以芭蕾舞是一门具有深刻民族性的艺术,更是一个遵循几何构图及其规范的舞蹈艺术。其审美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西方芭蕾舞遵循的基本原则――“开、绷、直、立”
芭蕾舞是一门带着西方高雅与美妙气质的艺术。这种“高雅”的气质主要体现在芭蕾所遵循的四个原则,“开”是指身体的肩、膝、踝等各关节向外转开,最大限度的延长肢体所触及的范围;“绷”是指膝关节和踝关节绷直,使肢体末梢部位向身体中心部位凝聚,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势;“直”使指双膝盖和后背伸直,这种伸直更大程度上拉长了视觉的线条感;“立”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具体说就是脚踩地面,头向上顶,无限的拉长人体的线条。很显然西方芭蕾舞的审美原则要求人体的基本体态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特征,身体所呈现的是四肢无限向外延伸的扩张感,绝对不能出现塌腰、撅臀等拧扭姿势,正是这样的体态才给人们带来一种挺拔、高雅的气质。这无疑与西方芭蕾植根于宫廷贵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