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游戏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游戏理论

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发展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发展阶段 类型 性质 实例 高峰期 2-4岁 象征性的投射 1 把象征性图式扩展到新的对象上 2把模仿性图式扩展到新的对象上,假装模仿其他人或物的活动 1 对他的小狗说“哭哭”,发出哭的声音。接下来的几天里,让他的小熊、鸭子、帽子哭 2 假装打电话,然后让她的娃娃打电话机用各种东西打电话,如用一片树叶代替电话听筒,拿着报纸念念有词 象征性的认同 1 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2假装自己是其他人或物 1 捡起玩具起子说牙刷并做刷牙的动作 2 趴在地上慢慢爬进房间嘴里喵喵叫 象征性的联合 1 简单的联合 2 补偿性的联合 3清算性的联合 4预期性的象征性联合 1 把枕头叫“阿里”。阿里是丈夫正在照看幼儿 2大人禁止玩水。她走到水池边假装舀水说“我舀了一杯水” 3 大人哄他吃药不肯吃。过后,让玩具动物吃药。 4以娃娃会晒黑为由气绝父亲散步的提议 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发展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发展阶段 类型 性质 实例 下降期 4-7岁 集体的象征 1 象征的联合变得连贯而有秩序 2逼真准确地模仿现实 3角色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 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 转变期 7-12岁 规则游戏 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冲动意志等,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与动物共享的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起源于社会,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具有随意、概括抽象、符号表征等特征。 物质生产工具与精神生产工具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与精神生产工具一样,是在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 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者根本不同于小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 游戏是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在成人的教育与影响下,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逐渐发生发展的。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维果茨基的主要观点: 游戏的发生: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 时候,就发生了游戏。这种愿望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概括化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倾向的产生,根源在于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关系,如成人的权威等。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维果茨基的主要观点: 游戏活动的特点: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表现在幼儿把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任何游戏也都是“有规则的”游戏。游戏中,只有符合实际生活规则的行为才能被幼儿所接受。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是一种积极的自我限制。 游戏的发展的规律表现为由“明显的想象情境”与“隐蔽的规则”所构成的游戏发展到由“明显的规则”和“隐蔽的想象情境”所构成的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维果茨基的主要观点: 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学前期,游戏是引领儿童发展的新趋势、表现儿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的“主导活动”。在学前期应当充分重视儿童的游戏,尤其是以“代替物”的使用为特征的角色扮演游戏。 1、游戏促进幼儿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艾里康宁的主要观点: 角色游戏的社会起源:儿童的角色游戏发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以儿童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变化为前提。 角色游戏的个体起源:游戏是儿童与成人之间关系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结果。 象征性游戏中至少有两种象征 表现形式,即以物代物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处于核心地位。 儿童游戏发展的规律是从再现人的实物活动到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的象征的出现早于人的象征,是人的象征或角色出现的重要前提。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VS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皮亚杰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象征的发展 自然发展的过程 儿童与客观环境相互作过程中自己建构 成人教育的影响过程 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产物 游戏与发展 消极:发展先于游戏 积极:游戏先于发展 二、现代游戏理论 辩论:游戏先于发展还是发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