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在新晃的“破冰之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免费午餐在新晃的“破冰之旅”.doc

免费午餐在新晃的“破冰之旅”   一   第一次探访贵州学校,决意要展开“免费午餐”行动以后,我回到了湖南家乡,试图联合湖南媒体一起行动。   一个人敲开了房门,温文尔雅,他说他是文总派来的,叫杨博智,华声在线副总编辑、《三湘都市报》编委,然后坐在一边认真倾听,时不时提出问题。   第一次见面,但我认定他就是我的伙伴――他的问题很实在,显示了他的思考力,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睛也开始发亮,因为他理解我和我想做的事情,心里有着巨大热情。   马云说,这个世界往往是被一些富有热情的菜鸟们闹翻天的。后来,我看见了这句话,深为叹服,因为我正好证明了这句话。   我和博智很快达成共识,他在湖南担任组织者,负责联系媒体、企业和志愿者,准备在湖南展开行动。   在博智的努力下,一个看似松散却灵活而有效的湖南团队迅速建立。4月11日,华声在线发布了一条征集令,在湖南全省征集愿意执行“免费午餐”的学校。不到两天,就有二十多所学校前来联系,其中新晃侗族自治县团委干事钱亮发来了11所该县贫穷学校的情况介绍。   新晃从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个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最西陲,与贵州接壤,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人口少,我们决定从这里突破。   2011年4月13日,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湖南都市频道等数名记者一行赶赴新晃。在洞坪乡大坪坡村小,他们看见了41名孩子,孩子们每天要走五六公里的山路,来到这个700米高山上的破败学校。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单亲儿童,中午回不了家,要么饿着肚子,要么只能以红薯、包谷、烤土豆就着凉水充饥,少数孩子会用塑料袋装一些饭菜,但早已冰凉。   湖南的伙伴们很快指定这个学校,作为湖南“免费午餐”第一个试点。   我也来到了长沙。   2011年4月16日中午,长沙河西一家生态休闲会所。一场“10万元共进午餐机会”活动成功举行。这一创意源自一周前,我在微博上看见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是我之前发起“微博打拐”行动时的一名重要伙伴在快活大笑。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他现在是颇具知名度的投资人,能否拍卖他一顿午餐时间,为孩子们募捐呢?我发了一条微博,半开玩笑说谁愿意和这位投资人吃饭聊天,捐款就行。一个多小时后,打开微博,发现已有人询问价码多少。   这是我一个长沙好友,叫李咏。他曾是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制片人,后来从商,而我曾是他的实习生。我拨通了他的电话,他说看见了我们的行动,正在琢磨如何介入支持我们,我们谈好他捐5万元,请投资人来长沙,和大家吃顿饭。   我拨通投资人的电话,他很开心,愿意在某个周末来长沙。   到了家里,李咏的电话打进来。湖南人比较义气,他说自己左思右想,觉得没有给这位投资人任何酬劳,感觉心不安,他说再愿意私下给5万元,作机票住宿。   这位投资人听说湖南这边私下再给他5万元,在电话里连连说使不得,这是陷他不义,“要不,把10万元一起给捐了”。   我们的午餐拍卖有如一石击水,一名叫石巍的网友联系我,要说服高尔夫大师胡牧来拍卖打球权,谁捐款,就和谁打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两起有趣的拍卖,报道迅速扩散。另一个叫王培暖的高管,直接在他的公司――神舟数码贴出海报,数天募集近15万元。   褪去了悲情,一切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二   学校选好了,钱也有了,马上就要开工了。但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许可,还是没有办法做。   之前,记者们直接去新晃县教育局,要求在新晃开餐,请教育局支持。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要求一度令教育局为难。如果接受开餐,就意味着就要承受外界的一些偏颇判断,譬如这个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投入不足或者管理不够好。这可能会令这个县的领导人感觉丢了面子而发脾气,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   很幸运,我们遇到了一个叫蒲曾坤的副局长。他刚开始也有顾忌,担心我们会对新晃的教育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但他又知道孩子们确实没有午餐,正在忍饥挨饿。   蒲从此成为“免费午餐”忠实的支持者。   新晃县政府决定支持“免费午餐”,并敲定大坪坡村小作为第一所接受捐赠的学校。蒲亲自带队去了学校,协助搭建柴火灶台,购买消毒柜以及冷柜等基本设施,帮助办理厨师的健康证,并张罗采购油、菜、肉等物资,忙前忙后。   13天后,大坪坡村小正式开餐。看见村民们争相送来腊肉、大米,看见孩子们捧碗大口吃饭,蒲曾坤泪湿衣襟,哽咽致谢“免费午餐”团队。   得知学校有饭吃的消息,7岁的彭晓雨带着弟弟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学校,一口一口给弟弟喂饭吃,这一场景被在现场拍照的记者王立三看见。他举起相机定格下来这张图片传到工作群,伙伴们无不动容。   小斯和她的品牌部伙伴们加班加点,把这一张照片制作了“免费午餐”第一张海报,交给我在微博上发表。第二天,微博上铺天盖地都是这张“姐弟情深”海报――我们意外发现它唤起了无数姐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