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发背景下民族地区生计方式的变迁———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郎德上寨为例
2014年第 1期 贵柚民族研究 No.1.20l4
(第35卷总第 155期) Guizhou EthnicStudies (Vo1.35.Genera1.No.155)
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地区生计方式的变迁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郎德上寨为例
李辅敏L 赵春波
(1.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采用历时与共时两种比较方法,探讨了旅游开发背景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郎德上寨生计方式的变
迁: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正逐渐为少数民族原住民接受,并改变着他们的生计模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计方式
正悄然向以文化谋取生计的方式转变。
关键词:旅游开发;民族地区;生计方式;变迁
中图分类号:F592.9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 (2014)01—0125—04
ChangesofLiving W aysin EthnicAreasunderTourism Development:A
Casein ShangzhaiVillage,Langde,Guizhou SoutheastM iao and Dong
NationalitiesAutonomousCounty
LIFu—min1.2 ZHA0 Chun—bo
(1.GuizhouInstituteofScienceand Technolog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2.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y,Guiyang,Guhhou550025,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the changesof living ways in ethnicalea~under tourism developmentin Shangzhal
Village,Langde,Guizhou SoutheastMiao and Dong NationalitiesAutonomousCounty.Tourism based on nativeculture is
being accepted by aboriginalpeople and changing theirway oflife;a life nmnly basde on traditionalagriculture is slowly
chnagingintoalifebasedonculture.
Key W ords:tourism development,ethnic alias,way oflife,changesAbouthte Author.LiFumin,professor,dean,
Guizhou Institute ofScience nad Technology , graduate studenttutor, Guizhou Minoriyt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Zhao
Chunbo,viceprofessor,Marxism College,Guizhou MinorityNationalitiesUniversity
一 、 关于郎德上寨
郎德上寨距雷山县城l7公里 ,距州府凯里29公里 ,全寨共138户,543人,耕地面积500多亩,人均
耕地面积0.92亩。整个寨子都是苗族 ,以陈、吴二姓为主。这里曾是清末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根据
地,至今山上还遗留有当年苗民抗清所挖的战壕以及那场战争遗留下的刀枪、土炮等。产生要利用这里
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的想法是老支书陈正涛,他说 : “当时其他的村寨都不敢 ,可我当时就决定
干,于是就干了起来。”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 ,资助村民按保护民族村寨相关规定整理村容寨貌;
1987年省文化厅资助3万元 ,村民投工投劳,改建寨里的接待室、陈列室和博物馆。进入9O年代,政府
加大对郎德旅游开发投入力度,1990年州旅游局资助5.7万元修复杨大六风雨桥;1992年由振华公路公
收稿
文档评论(0)